
“热对流”教学设计方案 所用教材:小学《科学》(江苏凤凰教育-出卷网-,2019新版) 目 次: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时 教 材 分 析 “热对流”是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热传递》的第二课。本节课主要内容是通过探究热在水中、在空气中的传递实验,发现热在液体、气体中的传递规律与特点。本节课核心是通过两个实验探究热在液体、气体的传递特点。同时,本课科学概念内容热对流也是本单元热传递的方式之一,与热传导、热辐射呈并列逻辑关系,注意区别其中异同。 学 情 分 析 五年级学生在上节课中学习了热传导的内容,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传向低温处,热量在物体内部或两个物体之间会以传导的形式传递,但他们往往可能会认为在液体、气体中也会通过传导的方式传递热。并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注意到有这种热的传递,但不知道具体是怎样的传递方式。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要注重在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热对流的特点,比较热传导与热对流的不同。 教 学 目 标 (1)在观察探究热在液体、气体中传递的实验现象中,能说出其中的传递现象,总结说出它们的相同点; (2)能运用热对流知识解释走马灯转动的原因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 学 重 难 点 (1)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热在液体和气体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热对流。 (2)难点:在实验中观察现象说出热对流的特点及能知道与热传导的区别。 教 学 方 法 以实验探究法为主,结合谈话法、演示法。 教 学 手 段 多媒体设备、对流管、铁架台、酒精灯、木屑、水、线香、燕尾夹、塑料杯罩、瓶盖、剪刀、废液杯、火柴、湿毛巾、演示的走马灯。 教学过程 教 学 环 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环节一】 回顾旧知 复习导入 【教师导语】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热传导,你能说出热牛奶过程中的热传导吗? 【活动1】回顾知识,交流答疑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在热牛奶过程中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问题组1】 1.热牛奶这个过程中,热是如何传导的? 2.牛奶属于什么形态?热在牛奶中还会传递吗? 【小结】通过回忆上节课热传导学习的内容,从复习出发,导入新课。 回忆所学,回答出老师的问题。 【预期答案】 1.热是从锅底传导给水,再传导给瓶身,再传导给瓶中的牛奶。 2.牛奶属于液体,还会传递。 【环节二】 思考发现 观看视频 【活动2】 引导思考,初步猜想 教师展示一杯热水与一杯冷水,将热水放进冷水中,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可以看到热的传递。 教师播放实验视频:装有红色热水的针管放在装有冷水的圆柱量筒中,慢慢松开红色热水针管,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 【问题组2】 1.这里有一杯透明热水跟一杯透明冷水,把热水放进冷水中,它们发生了热传递吗?你能看到其中热的传递吗? 2.通过视频,你观察到了什么? 3.通过这个实验现象,你可以推测一下热在液体中是怎么传递的吗? 【板书】 【小结】出示冷水和热水,猜测利用这两样液体怎么观察到热的传递,再通过视频观察实验现象,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猜想,观看视频,说自己的发现。 【预期答案】 1.它们会发生热传递,可以加颜色,加颜色在热水当中,观察红色热水的变化。 2.红色热水先向上,遇到上方冷水再向四周流动,再向下,直到整个装置都变红了。 3.热水向上流动,冷水向下流动。 【环节三】 亲历实验 初步建构 【活动3】实验探究热在液体中的传递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先引导同学设计如何能看到加热冷水的热传递现象,再做实验探究并记录现象,最后画出活动手册上的热在水中传递的情况。 【问题组3】 1.如果我加热这杯冷水,还能用色素来观察吗?我们还可以借助什么来帮助我们观察? 2.为什么小木屑能帮助我们观察? 3.你观察到的木屑是怎么运动的? 4.你从木屑的运动可以知道热在液体中怎么传递的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