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581385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张宅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日期:2024-06-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8次 大小:5791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山东省,第二,答案,试题,历史,次月
  • cover
2023-2024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2.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以提取青蒿素治愈疟疾的成就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青蒿入药在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就曾将其记录在( )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本草纲目》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很多思想理念。下面材料反映出两位历史人物共同的“思想理念”是( )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更法》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宋史·王安石传》 A.天下为公 B.民为邦本 C.革故鼎新 D.精忠报国 4.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事迹,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学名著中都可以查到( ) A.黄帝 B.汉高祖 C.汉光武帝 D.唐太宗 5.在某一版本的日本历史教科书中,有这样的叙述:“遣唐使从唐朝引进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国际文化,给日本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吉备真备和玄昉,归国后得到天皇重用,活跃于政界。”这说明了( ) A.唐文化在东亚的影响大 B.唐蕃和亲的积极意义 C.日本大化改新的必要性 D.鉴真东渡的贡献 6.汉朝和唐朝在中华民族形成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有“汉 唐盛世”之说。汉朝和唐朝的共同点是( ) A.和战并举,北击匈奴 B.经济繁荣,几出盛世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科举兴盛,任人唯贤 7.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追地),戴白(白发)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辽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打击 B.宋、辽之间维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C.宋、金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D. 北宋出现了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 8.文旅融合唤醒城市记忆。下列城市名片可以唤醒南宋都城记忆的是( ) A.秦俑故乡,丝路源头 C.六朝古都,金陵风韵 B.繁华汴水,精彩开封 D.千古宋城,梦回临安 9.唐都长安城规模宏大,建筑宏伟,布局严谨,规划合理。对长安城内“坊”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办公区 B. 手工业作坊 C. 商业区 D. 官民居住区 10. 关于五代十国的实质,表述正确的是( ) A.唐末以来潘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B.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 C.南方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发展 D.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11. 有四位同学对学过的隋唐史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较为准确的是( ) A. 甲:中华文明的起源 B.乙:中华民族大融合 C.丙: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丁:中华帝国的衰弱 12. 下列史实能够反映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①鉴真东渡 ②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华 ⑤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 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3.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诗中的“大散关”至淮水为一线划定分界线,是以下哪个历史事件后出现的情况( ) A.宋金和议 B.辽宋和议 C.夏宋和议 D.金灭辽 14. 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见右图) 中 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 A. 蔡伦改进造纸术 B. 华佗制成麻沸散 C.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D.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15. 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 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 A. 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C. 科技文化的繁荣 D. 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兴盛 16.《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