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584737

【核心素养目标】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教案

日期:2024-06-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28080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核心,素养,目标,7课,八国联军,侵华
  • cover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教案 一、新课标标准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内容分析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农民阶级处于朴素的爱国热情和对外来侵略的义愤,掀起了波澜壮阔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义和团部分清军爱国官兵不畏强暴,进行了英勇抵抗,在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但义和团运动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了。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教学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概况,能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义和团运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等相关史事;(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掌握《辛丑条约》签订的内容和影响,理解《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历史解释) 4.通过义和团和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事,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义和团运动是如何兴起的? 帝国主义国家又作出了怎样的反应呢?结果如何? (二)讲授新课 1.义和团运动 (1)教师活动 阅读课本结合材料,找出义和团的相关知识点。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学生活动 (3)教师活动 如何评价义和团“扶清灭洋”? 学生活动 扶清: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灭洋:①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意志,但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②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 2.抗击八国联军 (1)教师活动 阅读课本,梳理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内容。 (2)学生活动 战争结果: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实施暴行。 3.《辛丑条约》的签订 (1)教师活动 1901年(辛丑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个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地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影响: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教师活动 制作《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比较简表,了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线索。 (3)学生活动 课堂总结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的签订。 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时刻。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为救国救民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抗争。1898年,农民阶级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即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的的发展壮大,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利益,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极大恐慌。列强一面向清政府施加压力,令它对义和团运动进行镇压;一面拼凑起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的凶恶本质。 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义和团和部分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义和团最终还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讲述的是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史,要突出“抗击”二字,以展现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敌侵略的不屈抗争。通过启发式诱导教学,让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的抗争历程,辩证地认识“扶清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