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2024年新高考Ⅰ卷语文试卷 2024年是河南新高考过渡年,也是河南新教材使用后的第一届高考,今年河南省高考语文试卷采用的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新高考Ⅰ卷。试题积极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新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主动呼应国家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新增内容,增强试题的创新性和开放性,着力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助力新高考平稳落地,充分发挥高考命题选才育人功能。 一、稳中有变,平稳过渡 作为高考改革过渡阶段,今年河南省高考语文试卷采用的新高考Ⅰ卷难度适中,较为平和,给予学生作答信心。试卷结构和题量与去年全国乙卷相比,有一些变化和调整(详见下表)。 语文试卷变化 模块 2023年(全国乙卷) 2024年(新高考Ⅰ卷)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3道选择题)9分 现代文阅读Ⅰ (3道选择题2道主观题)19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2道选择题1道主观题)12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1道选择题2道主观题)15分 现代文阅读Ⅱ (2道选择2道主观题)16分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3道选择题,1道主观题)19分 文言文阅读 (3道选择题2道主观题)22分 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题型结构基本不变,15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两篇文本 (2道选择3道主观题)20分 一篇文本 (5道主观题)18分 写作 分值不变 60分 试卷整体结构稳定,分为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四大模块。从试题类型上看,变化有四个方面:其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合并为一篇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量和题量较之前减少;其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增加一道选择和主观题;其三,增加文言文考题所占比重,由一道主观题变为两道主观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变化最大的是语言文字运用,两篇文本变为一篇文本,且采用“一拖五”的形式,五道主观题分别考查成语、病句、补写句子、修辞与逻辑。 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题型结构和分值基本不变。诗歌文本阅读材料选的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七言律诗《宿千岁庵听泉》,学生对刘克庄也并不陌生,选修部分曾选入刘克庄的诗歌《贺新郎(国脉微如缕)》。而这首诗歌本身用词不晦涩,语义不难读懂,主观题考查对比手法的运用也是诗歌鉴赏常见考点,考生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中的对比即可。名句默写情境设置兼顾限制与开放,涉及的篇目《归园田居》和《屈原列传》出自统编版必修上册和选必中册,且皆为名句。开放性默写考查“以汉代唐”的手法,考生很容易能联想到课内所学《燕歌行》或者白居易的《长恨歌》。三道默写题都很平易近人,让考生一上场就能吃一个“定心丸”。 试卷体现了稳中求变的整体思路,没有偏题、怪题、难题,既符合学情,又有一定的区分度,助力新老高考平稳对接。 二、固本强基,提升素养 根深才能木茂,本固才能枝荣,今年的高考试题尤为注重基础,考查关键能力。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具体语境中明晰其概念和用法。 试卷中有三处关于手法的考查。语言文字运用考查借喻的运用,诗歌鉴赏中分析对比手法,现代文阅读Ⅰ《论持久战》第4题考查了设问和反问在文中的论证效果。与之类似,2022年新高考Ⅰ卷语用题中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分析设问和排比的构成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这也提醒考生回归语文学科本位,在真实的学习生活情境中把握语言文字特点,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高考语文继续强化教考衔接,着意关联教材。其一是显性、可见的关联。名篇名句默写和文言文阅读第11题课内外实词的比较都直接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其二是隐性的关联。现代文阅读I材料一选自自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而统编本教材收录了多篇毛泽东同志的文章,如《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