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590530

第二单元乐海泛舟《摇篮曲》教学设计 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4-07-05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387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第二,单元,乐海,泛舟,摇篮曲,教学设计
  • cover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摇篮曲 学科 音乐 学段: 初中 年级 八年级 相关 领域 表现、感受与鉴赏、音乐与相关文化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的指导思想是:通过音乐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二)理论依据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要重视课程内容中对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节奏和音准等方面的要求。演唱技能的学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初中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十五册第三单元《浪漫旋律》的内容。本节课学习的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所创作的摇篮曲,课时为一课时。勃拉姆斯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同巴赫、贝多芬总称为“三B”,他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这节课通过他的作品《摇篮曲》来了解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来体会什么是摇篮曲及它的风格特点。 摇篮曲最初为母亲抚慰婴儿入睡时咏唱的歌谣,形象一般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八六拍是摇篮曲最常见的节拍,也有四三拍和四四拍。以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许多著名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过这类歌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他们自己的摇篮曲。摇篮曲既有为人声创作的,也有为各种器乐演奏而创作的,器乐摇篮曲不限于催眠和描写婴儿入睡,更多的是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刻画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精神境界。 这节课的《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最通俗最受群众欢迎的歌曲代表作品之一,此曲为作者在1868年为汉堡女子合唱团的成员———法贝尔夫人而创作,后被改编为钢琴、小提琴等器乐独奏和合唱曲,并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全曲为二段体结构,方整性结构,每个乐段两个乐句,四三拍,弱起小节,每句都是由第三拍弱拍起唱,形成摇摆的韵律。音乐中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的旋律,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表现出充满无限慈爱的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爱。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有些学生已经处于变声期,变声期学生会出现声音沙哑、跑调甚至无声等现象,因此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歌唱方法进行歌唱教学。另外,学生刚刚接触柯尔文手势两节课,掌握还不是很熟练。 我校是农村校,学生们的音乐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音乐基本技能更是掌握甚少,知识面比较窄,经过初一一个学年的学习,情况有所改进。全班有60%以上的外地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理解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我选择《摇篮曲》好听、短小,并且学生根据经验已有初步印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等因素,学生对作品的把握和声乐技巧的运用都不够深入,需要教师通过教学进一步引导提高。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本节课是唱歌课,唱歌贯穿了整个课堂教学,教师运用语言启发学生感受、聆听、体验歌曲,用准确生动的范唱让学生对比分析歌曲的音乐情绪。指导学唱时运用手势、眼神、面部表情,启发学生找到正确的歌唱状态,解决学生在学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对弱起、倚音、休止符、力度记号的把握不好等问题,调动学生自身的热情,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四)技术准备 1.音频资料:勃拉姆斯《摇篮曲》、舒伯特《摇篮曲》、莫扎特《摇篮曲》、我国东北民歌《摇篮曲》。用mp3剪切器截取音频片段,并引入 PowerPoint幻灯片课件中。 2.图片资料:视唱练习曲、乐谱。 3.文字资料:摇篮曲的风格特点及相关知识。 4.乐器准备:钢琴。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1.前期教学状况 由于我校是农村校,所以学生们的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