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604374

6.2《再别康桥 》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1070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再别康桥 ,教学设计,格式,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学期 春季 课题 《再别康桥》 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学会从诗歌意象入手,品味特点,感悟情思。 通过比较鉴赏,明晰现代诗的异同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品味诗歌意象特点,感悟情思。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鉴赏,明晰现代诗的异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一、生平导入明奇才 “风情万种无着地,留与人间一卷诗。”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出身巨商名门,才情横溢光耀,思想率真复杂,他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又汲取了欧美文化———特别是剑桥文化的精髓,以他短暂而毁誉参半的35个春秋,在中国新诗史上创造了迷人的艺术奇观。他被林语堂称为“情才”“奇才”;被胡适称为“诗圣”“诗哲”;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他就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徐志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再别康桥》,去聆听徐志摩内心世界最纯粹的绝妙回响。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以对徐志摩的诗意评价起,紧承其奇崛的生平,再加上林语堂、胡适等名人对于徐志摩的评价,层层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解析诗题现背景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再,又;别,离别,点明题材;康桥,点明告别的对象。 康桥是他的母校。同学们,你们对母校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在我眼里,母校是青春的绽放,成长的见证,一生的牵念,永远的爱恋!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的话,那么,母校就是那神来一笔! 徐志摩曾动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他的康桥情结萦绕一生: 康桥是诗人爱之梦追寻的地方,在这里,他邂逅了影响他生命并终生为之倾慕的女性林徽因;康桥是诗人美之梦蕴积的地方,在这里,他深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康桥是诗人自由之梦飞翔的地方,在这里他与英国伟大哲学家罗素、文学家狄更斯成为挚友,思想更为奔放热烈。 【设计意图】 题为诗眼。通过解读诗题,明确这是一曲写给母校的赞歌,为后面的意象分析和作业布置铺垫。通过知人论世,读懂徐志摩的康桥情结和一生价值观的核心———爱、美和自由。 深情诵读感诗美(学习任务一) 苏轼说:“三分诗,七分读”。惟有美读,方能碰触诗歌的灵魂。 学生自由诵读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情感) 一生美读,另一生点评。 诵读指导:感情———温柔细腻 节奏———轻缓徐舒 语调———柔和低沉 教师配乐朗诵《再别康桥》。 背景音乐下载网址:https://vdse.bdstatic.com//299ae589caf4b1fa0a486d899e16b6dc.mp4 authorization=bce-auth-v1%2F40f207e648424f47b2e3dfbb1014b1a5%2F2022-10-09T13%3A18%3A00Z%2F-1%2Fhost%2Ffa11427d8d38207b5a4080ddbb6e10f11aafc51a8dc1f9831947baf71d70e20c 同学们听完有没有觉得这首诗很美?《再别康桥》是首新格律诗,新格律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究“三美”。初中时我们就学过“新月派”代表诗人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温故而知新,看一看这首诗是如何体现三美的? 音乐美(音节) 二四句押韵,节节换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节奏感强,朗朗上口。 回环复沓,运用叠词。 绘画美:(色彩与意境) 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再别康桥》也可谓是“诗中有画”。 多采用富有色彩和画面感的词语:云彩、金柳、青荇、彩虹、星辉等。 巧用动词,呈现动态的画面美: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撑篙、漫溯等。 善用修辞:比喻、拟人。 建筑美:(形式) 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共7节,四行一节,字数基本为六字或八字。 诗行排列两两错落,于参差中见齐整,给人以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