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情景化任务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游记单元。《壶口瀑布》是第五单元第一课,是游记散文的典范,作者通过记述游览壶口瀑布的见闻感受,抒发其对于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表达对有同样伟大个性的人和有着伟大性格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讴歌。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游记的特点,已经有了《小石潭记》的学习经验积累,作者的游踪极易把握。而对于写景的角度和方法运用,也有《三峡》《与朱元思书》等篇目的学习铺垫,辨识也较容易。因此,对于“这一篇”的最大价值,我认为需要引领学生感受壶口瀑布气势磅礴和文化内涵。其次,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常见短语的类型和常用的句式及修辞方法,也需要在经典作品中做积累巩固。 教学目标 1 、了解游记的文体特征,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在确定拍摄季节时,把握作者的游踪。 2 、在拍摄镜头选取中学习独特的写景角度,赏析所描绘的景物特点;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3 、体会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对景物多角度的赏析方法,赏析所描绘的景物特点;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2、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与景物描写的关系,体会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情感。 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导入 游记相关知识介绍 ①概念: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它以叙述为主 , 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②游记三要素“所至” ( 游踪 ) 、“所见”( 风貌 ) 和“所感”( 感想 ) 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所至”是游记的线索,也是写景抒情的基础;“所见”是游记的主体,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对象;“所感”是游记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 情境设置 “我的梦中情瀑”活动通知 千里黄河壶口飞,桃花汛里响惊雷。恰逢春和景明,壶口瀑布邀您来赏壮阔之景,现面向全网招募拍摄团队,为壶口瀑布拍摄宣传短片。作为团队成员, 请结合名篇《壶口瀑布》, 助推壶口瀑布出圈, 登上旅游热门榜单。 任务一 理清所至,选定拍摄时节拍摄团队出发之前,请认真研读《壶口瀑布》文章。搜集壶口的相关资料,一起商定拍摄时节。 预设:像作者这样立足点不变,从不同角度描绘不同方位景物的写作方法,叫做定点换景法。 理由示例:选择枯水季进行拍摄。雨季涛声如雷 、雾气弥漫、水势浩大,让人感到害怕,拍摄比较危险;枯水季观赏角度多,瀑布水流多姿多彩、形态各异,拍摄难度低。 任务二 感受所见, 精选拍摄画面:1 、 作者运用定点换景法, 视线转换自如, 描绘的景物也 呈现出独特的美。哪一个视角下的壶口瀑布给你印象最深?请用镜头拍摄记录, 并用字幕配文解说。 【解说思路提示】 ①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②表现手法:对比、 象征、动静结合、多种感官等; ③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动词、形容词、叠词、 拟声词等; ④句式特点: 感叹句、疑问句、长短句等。 学生代表展示, 预设:①河面之水:“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挤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字幕解说: 在比喻、拟人、夸张中,可以看到河面之水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奔腾激越的情势,充溢 着催人奋进、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在“挤、撞、推、搡、 呼、 拥 ” 等动词中,可以看出黄河波浪数量多、密度大的特点。山和天以动衬静,用山、天之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