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华文明之光 先贤理性之美 观察今天的事情,应该借鉴过去的历史;没有过去,就没有今天。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历史传承。唐太宗说“以古为鉴,可知兴替”,《晋书》说“前车之覆轨,后车之明鉴”,《韩诗外传》说“故殷可以鉴于夏,而周可以鉴于殷”,《定庵续集》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这些都意在表明,要重视历史,要以历史的“前车之鉴”作为当今的“后事之师”。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增广贤文》 单元总览 选文包括以说理为宗的“诸子”和以记事为本的“史传”。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初步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特征,体会相关篇章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达风格。阅读史传文,要关注其叙事曲折有序、写人生动传神的特点,尝试理性评价历史叙述中体现的思想、观念,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单元总览 《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学习时要理解四位弟子的人生志向,思考孔子为什么对他们的说法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论语》是语录体,言简意赅;《孟子》对话精彩,思辨性强,善于取譬设喻,因势利导;《庄子》常用寓言来表达思想,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性。 阅读三篇文章时要注意体会这些特点。 阅读文章时,注意体会这些词在不同语境中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作一点归纳梳理。 《齐桓晋文之事》 阅读时要注意把握文中的主要观点,梳理孟子阐述观点的思路。 《庖丁解牛》 要深入思考“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等语句的含义,结合对庖丁解牛过程的描写,理解其高超技艺之中蕴含的“道”,从而全面把握这个故事的寓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孔子问志 弟子言志 孔子评志 解除顾虑 启发思考 子路言志 冉有言志 公西华言志 曾皙言志 为国以礼 千乘忧患之国,使有勇方 区区小国,可使民足 宗庙之事,愿为小相 享受生活,娱情山水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回扣教材 1.[千乘之国] 2.[宗庙之事] 3. [端章甫] 4.[相] 5.[舞雩] 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代是大事。 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 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今曲阜南。雩,求雨的祭祀仪式,伴以乐舞,故称“舞雩”。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传统经典之一,是孔子对自己与弟子言行的记录。 B.师旅,指军队,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旅。 C.在古代,“沐”和“浴”各有所指。沐,指洗头;浴,指洗身体。 D.“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千乘之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A项,《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单独使用时相当于“您”;可用在姓氏后,表示对人的尊称。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子”大都特指孔子。 B.《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C.一乘,由一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三人,车下步卒七十二人。万乘,万辆兵车,指大国。 D.人们为逝者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课文中的“宗庙之事”是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