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 题 1.3截一个几何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材内容 分 析 《截一个几何体》选自北师大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是初中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内容,目的是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进行数学实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能力。 设计理念 教法:(1)观察猜想———操作实验———合作交流的方式,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操作与观察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多媒体电化教学。让学生通过课件进行探究活动,完成用一个平面对正方体无限次切截的过程,弥补实物操作中只能进行有限次切截的不足,更有利于学生发现截面的产生和变化规律,提高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法:师生互相交流的动态过程,启着关键性作用。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真正将课堂变为展示自我的舞台,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初步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等常见几何体的特点。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动态与静态关系,但空间想象力还不强,空间观念不完善,学习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但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切截一个物体并不陌生,而且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放手大胆的让学生操作,在活动中探索新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己对几何体进行切和截的过程,初步了解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理解截面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动手操作,在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的数学活动过程中,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几何直觉,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体会截面和几何体的关系。 难点:同一几何体如何从不同角度切截,得到不同截面从切截活动中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能应用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情境导入:(活动一) 演示现实生活中物体的截面图。(苹果) 学生动手操作,体会截面的含义。 设计意图 生活中物体的截面图出发,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结合多媒体演示生动形象。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活动二)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 、提出问题: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到的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让他们想象所得的截面可能的形状。 2、教师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切截正方体的土豆模型)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软件操作相结合,分小组切截正方体模型,鼓励学生从切截活动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3、切截活动结束,教师鼓励小组请代表发言,鼓励他们说出能截到多少个不同的截面,并积极肯定他们的做法。 4、提出:刚才的实物操作中找出了不同的截面形状,对一个正方体进行无限次的切截活动。鼓励他们在操作中积极观察截面的产生和变化的过程,并从中去发现一定的规律。 5、提出问题:让学生想一想,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能不能得到一个七边形。(这个问题通过学生对截面的产生规律的认识来解决) 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操作亲自体会截面和几何体的关系,突出教学重点。同一几何体从不同角度切截,得到不同截面从活动中发现规律,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课件演示得到:“面与面相交得到线” 正方体只有六个面,截面最多有六条边,即截面的边数最多的是六边形。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1、用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如果截面的形状是圆,你能想象出原来的几何体可能是什么吗? 2、圆柱体除了能截出圆形还能截出什么形状的截面? 3、圆锥体除了能截出圆形以外还能截出什么形状的截面呢? 设计意图 通过媒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