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课型 新课 课时 1课时 教 材 分 析 课标要求: 1、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2、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3、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材地位: 本课选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发产生与社会变革的第七课。 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夏商周时期,即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6-8课讲的是从春秋到战国的演变以及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活跃期———百家争鸣,是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为秦朝统一奠定基础,因此本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 情 分 析 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 1、知识方面 七年级学生,对商鞅变法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知识有所了解但不深入。 2、性格特点 他们好奇心强,对历史人物和故事感兴趣,思维活跃,更愿意接受图片和故事的资料,但理性思维较弱。因此在讲述本课时增强对理解性知识点,图文材料的补充和讲解。 核 心 素 养 目 标 时空观念:阅读时间轴示意图,了解夏、商、周的演变。阅读地图,找出春秋后期与战国初期的形势图发生了那些变化,识记战国七雄的方位。阅读都江堰现状图,找出都江堰由那几部分组成。 史料实证:小组合作探究,解读史料,分析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诸侯的兼并战争,分析商鞅变法的结果和意义,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强大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家国情怀: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认识到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创新和朴素的环保意识,认识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重点难点 重点:战国七雄和商鞅变法。 难点: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创设、问题驱动、角色扮演、史料解读。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新 形 势 、 新 格 局 新 形 势 、 新 格 局 新 制 度 、 新 潮 流 新 制 度 、 新 潮 流 新 制 度 、 新 潮 流 新 制 度 、 新 潮 流 新 制 度 、 新 潮 流 新 制 度 、 新 潮 流 新 制 度 、 新 潮 流 新 发 展 、 新 规 划 教师讲述:同学们,首先跟着动态时间轴看到东周时期的起止时间是从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结束。东周五百多年的历史分为两个历史阶段,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群雄争霸,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进入战国时期的社会形势又是怎样的呢? 展示夏商周时段示意图,复习前面学习过的内容,介绍“战国”的来源。 展示自主学习: 将同学分成兼并组、变法组、基建组三个小组,阅读书本P33-P36,完成课件上的问题,并在书本上做好笔记。 篇章一· 新形势,新格局:战国七雄 1、田氏代齐,三家分晋、战国七雄 【过渡】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战国铜壶,我们一同聆听战国铜壶的声音(播放音频)。 学生活动: (1)聆听战国铜壶的声音。 (2)结合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①战国时期战争特点。 ②观察《战国形式图》“铜壶”提到的实力较强大的是哪些诸侯国?这一时期有哪些著名战役? 展示春秋后期与战国初期的形势图找出变化。 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对比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 (3)战国七雄 巧记:齐秦楚燕赵魏韩 东、西、南、北和中间 2、兼并战争 介绍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 展示材料:阅读史料结合课本知识归纳战国时期战役有何特点? 【过渡】战国后期,秦国成为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但战国初年秦国的社会状况如何呢? 展示战国时期列国变法图强简表 引出 篇章二· 新制度,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