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664501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11-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486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7课,战国,时期,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 cover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编定和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历史教育工作者聚焦新历史教育的问题。在实际的授课中,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并非平均用力,本节课教师意图在抓住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基础上,再现秦国崛起之路上的变革决心(商鞅变法)和拓荒精神(都江堰),提升 “家国情———落实的层次。本课以“秦国之困”,再现战国时代的风云变化和商鞅变法的背景;“秦国之变”突出秦孝公抓住时代变革的契机,重用商鞅,再现“老秦人”的破旧立新的改革史;“秦国沃野”再现“改造自然”的拓荒史和奋斗史;“秦国逐梦”再现秦国上下一心,“一统天下”的抱负和理想。本节课期望通过展现“赳赳老秦人”的坚韧挺拔的形象和敢于创新的品质,以期望达到读史明志,激发学生触及中华民族“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志在统一天下”的精神内核。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本单元的主题是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战国时期是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本节课的关键点在于如何把兼并战争、商鞅变法、都江堰有机地结合起来。借古看今,把无形的精神财富与有形的文化遗产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对秦国崛起的崇敬。(二)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历史的认知比较感性,拥有对新知识的探究热情。但是,他们对“兼并战争”、“生产力”、“地主阶级”、 “改革”、“县制”、“度量衡”等一些概念缺乏基本认知。课外知识储备欠缺,理解能力不强。这将成为组织课堂、推进课堂进度、达成预设目标的诸多不确定因素。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要求: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的创造力。目标关键词:战国七雄、社会变化、商鞅变法、都江堰关键问题:“秦”如何从西部边陲小国成为傲视东方的雄邦,进而一统天下。核心概念:社会变化;商鞅变法;都江堰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秦国在战国七雄中的地理位置,感受风云激荡中秦人的“创业艰难”。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都江堰水利工程概况。(二)难点:商鞅变法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其中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较多使用。教学相长,学生主要使用合作探究法和自主学习法。 板书设计 第7课 大秦崛起 一、秦国之困:1.战国七雄 2.社会变化二、秦国之变:1.人物 2.目的 3.内容 4.成效三、秦国沃野:1.地点 2.人物 3.构成 4.功能 5.作用四、逐梦秦国:天下归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注意事项 导入新课(2分钟) 神秘的地下军阵,印证了一支神秘的黑色军团的存在。古籍上,称之他们为“虎狼之师”他们旗帜是“秦”讲述“秦”的由来突出“秦”的出身不高贵、被歧视,但秦人很励志。【呈现课题】 大秦崛起 激发学生兴趣;避免无效设问; 一、秦国之困(8分钟) 【明确学习任务】展现课标、核心历史概念、点出主题。 集体诵读课标 注意时空观念的呈现;不要在一些概念上停留太多时间;不要把语言太多情景化,节省时间。注意预留给学生思考时间抓住“主题”是突出秦国崛起所处的时代, 【指导学生】阅读“战国七雄”,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 结合课本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 【设问】①什么是战国?《战国形式图》②秦国的地理位置不优越的表现?③危机四伏的时代,一切都在改变,战国的社会变化有哪些? ①《战国策》、战争不断②观察《战国形势图》得出被东方魏国、楚国挤压(地不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