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669372

五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9 《昼夜交替》(课件)(共18张PPT+视频)

日期:2025-04-0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121719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五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昼夜交替,课件
  • cover
(课件网)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3.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引入环节:这两组诗句分别描述了什么场景? 夜晚(夜) 白天(昼) 昼夜的交替 关于昼夜交替的两种猜想 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90—168)提出了“地心说”。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位置,并静止不动,太阳、月亮和其他星球都围绕地球转动。 地心说认为昼夜交替是由于太阳绕着地球转动而形成的。 地心说 关于昼夜交替的两种猜想 后来,波兰天文学家哥(1473—1543)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它有自转运动。于是对昼夜的形成就有了新的说法: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太阳东升西落,说明…… 地球自转也可以看到…… 有不同的意见可以辩论! 我们能用模拟实验来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论点吗? 模拟昼夜的形成 材料 讨论 用地球仪模拟地球, 用手电筒模拟太阳。 要能看到昼夜交替,我们怎样进行模拟实验呢? 任务 设计实验模拟昼夜的形成,探究昼夜形成的原因。 模拟地球自转 实验方法 模拟太阳转动 将实验现象记录在笔记中。 模拟地球自转 实验结论 模拟太阳转动 两种完全不同的实验,都能模拟出昼夜交替。 两种完全不同的实验,都能得到同样的效果。谁对?让我们看看更多的研究证据吧! 1851年法国科学家傅科当众在大厅的顶上悬挂了一条67米长的绳索,绳索的下面是一个重28千克的大摆锤(chuí)。摆动实验进行几小时后,它的轨迹偏离了原来的位置。傅科用实验的方法证实了地球的自转。傅科的实验装置叫作“傅科摆”,今天在很多天文馆和科技馆里也能看到它。 结论: 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地球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处于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处于黑夜。 认识晨昏线 昼与夜交汇处,称为晨昏线。地球自转,晨昏线移动。 A处和B处,谁是黎明?谁是黄昏? 思考演示 地球自转再回到此点,为自转一周,此周期定义为“一天”,一天又划分为24小时。 日心说 四季? 二十四节气?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