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671287

5.1《阿Q正传(节选)》课件 (共22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9-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33065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3-2024,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阿Q正传 鲁迅 1.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阿Q的人物形象。 2.挖掘精神胜利法内涵,理解作家的写作意图。 3.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掌握其中的讽刺手法。 学习目标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封建大家庭里。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取学名为周树人。“鲁迅”这个笔名是他在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才开始用的。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他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作者简介 《呐喊》简介 写作特点是剖根揭骨、冷嘲热讽、举重若轻,言简义丰。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 《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收集了包括《狂人日记》等共15篇小说。取名《呐喊》是要以呐喊声“惊起较为清醒的几个人”破毁“铁屋子”并“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表示他愿同新文化“前驱”同一步调,为革命呐喊战斗。 《呐喊》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社会,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的农村和村镇的面貌;塑造了没落知识分子(《孔乙己》)、城市贫民(《药》)、人力车夫(《一件小事》)、被压迫农民(《故乡》《风波》)等形象。 创作背景 这篇小说写于192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宣扬了民主共和的观念。但它没有完成在全国范围内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深入到广大农村。广大农民仍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统治之下,思想上没有得到根本的启蒙和解放。阿Q的“精神胜利法”使他们忘却压迫和屈辱,没有反抗的意识和斗志,永远处于被压迫、被剥削、受毒害的状态之中。而鲁迅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唤醒这些在“铁屋子”中沉睡的人们,激励他们振奋起来,挣脱精神的枷锁。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鲁迅说:“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如何理解题目含义? “阿Q”:1.鲁迅在小说前言里解释,他应该叫阿Quei,但不知道他是不是中秋节出生,所以不能写桂花的桂;也不知道是否有哥哥叫阿富,所以也不能叫宝贵的贵,因此就用拼音的第一个字母Q来代替。 2.之所以用Q,因为Q像没有五官的圆脸,但有一条辫子,代表了当年汉人的耻辱。一个空白的脸,拖一根辨子,体现出麻木的国民性,像被杀头也没表情的“吃瓜群众”的脸。 “正传”:指章回体小说、评书等的正文。 这篇小说模拟古代史传,以“传”的形式构成全篇,“正传”之名也出自“小说家言”,本文是“为小人物作传”,“传主”是一个无名无姓的普通农民阿Q。 《阿Q正传》简介 小说描写了辛亥革命前后时期,一个小型的农村社会未庄里发生的故事,鲁迅将阿Q、赵太爷、吴妈、假洋鬼子、小D、王胡等人本身具有的个性展现得非常精彩,对于当时的中国人畸形的思想与人性特征进行了细致的剖析。 内容人物都是虚构的,但是素材和思想仍是来源于现实的。不过是杂取种种,经过了高度浓缩加工而已。 激情探究 情节 章节 内容 序幕 序 无姓无名叫阿Q 有理有据归正传 开端 优胜纪略 自尊自负充阔人 自轻自贱打虫豸 续优胜纪略 怕硬等候哭丧棒 欺软羞辱小尼姑 发展 恋爱悲剧 渴望恋爱戏吴妈 横遭毒打订条约 生计问题 断生计迁怒小D 偷萝卜聊慰饥肠 从中兴到末路 上城偷盗得中兴 返乡销赃享敬畏 高潮 革命 神往革命做大梦 图谋造反闯小庵 不准革命 盘小辫有心造反 投鬼子不准革命 结局 大团圆 想造反无辜被捕 被示众有恨难圆 各章节概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