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680314

15.《搭船的鸟》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7-0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201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 cover
15 搭船的鸟 【教材分析】 《搭船的鸟》以一个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课题中一个“搭”字,就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课文开头交代了见到翠鸟的原因,接着重点描写翠鸟美丽的外貌吸引了“我”,也引发了“我”的疑问。看到翠鸟捕角的敏捷动作后,通过母亲的介绍,“我”知道了翠鸟搭船的原因,点明了课题。这样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留心周围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文中的“我”观察很细致。坐在船舱里,“我”听到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响的声音。翠鸟出现后,“我”看到了它美丽的外貌: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接着,“我”又看到了翠鸟捕鱼时“冲、飞、衔、站、吞”等一系列敏捷的动作。 课后题引导学生体会“我”观察的细致。第一题引导学生了解“我”丰富的观察所得。第二题引导学生注意第四自然段中的动词,想象翠鸟捕鱼时的情景,体会“我”观察翠鸟动作的细致。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描绘了翠鸟停在船头的情形,有助于学生直观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13个生字以及“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通过认识翠鸟的外形以及“捕鱼”的过程,初步学习观察和描写事物外形、动作的方法。 3.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翠鸟外形以及“搭船捕鱼”的特点。 难点: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初步学习观察和描写事物外形、动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搭”字入手,激发兴趣,朗读生字词 同学们,这是什么字?(搭)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它的? 预设一:提手旁,与手有关,可以是手搭在某个地方。与学过的“塔”字也相似。 预设二:我们经常出去搭车、搭船。“搭”是乘、坐的意思。 2.教师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一般都是人搭船,人搭车。可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文章却叫———《搭船的鸟》,一起齐读课题。是不是很特别呀?同学们,如果我把题目改成“船上的鸟”,你感觉好不好?引导体会:这里的“搭”字运用了拟人的写法,把这只小鸟写得更加生动有趣。 3. 这只可爱的小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鲜的字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指名读,全体读)这里的“啦”作为句末,表达某种语气是要读作轻声,爱动手的小朋友肯定已经做好了笔记。请你将这些生字读给同桌听,后鼻音多读一读。 4.同学们,读了标题,你们想不想知道是要搭船的小客人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它为什么要来到我们的船头,作者是如何描写它的?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只可爱的小鸟吧! 二、初读课文,观察翠鸟 1. 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这只翠鸟的呢?在描写翠鸟外貌的段落前打上“”。 2.学生初读后,教师引导赏读文章开头和结尾。说一说从开头结尾分别获取到了什么信息。重点理解为什么最后一段才说明这只小鸟是一只翠鸟。(因为作者从鸟儿出现开始就关注的是鸟的外形和捕鱼时的动作,鸟儿的名称不是重点,因此,本文学习的重点应放在课文的第2———4自然段) 3.同学们,刚刚读课文时老师让你们找出描写翠鸟外貌的段落,都找到是第几段了吗?老师这里有几张照片,看你们能不能找到这只美丽的翠鸟。对照着第四幅图,谁能用一段话向同学们介绍翠鸟。 4.让我们回到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谁来给大家朗读一下这一自然段。请同学们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总结翠鸟外貌的特点,感悟作者观察的仔细。 教师追问:翠鸟明明还有眼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