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681364

10.1《兰亭集序》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59736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0.1,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王羲之 解题 (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长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自幼跟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之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作者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2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集会。 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 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的42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背景 预习检查 整体感知 乐因何而生 时间 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良辰 地点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美景 人物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人贤 事件 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 极视听之娱。 事雅 整体感知 欣于所遇及所之既倦 快乐短 已为陈迹况终期于尽 命有尽 痛因何而来 整体感知 俯仰一世,老之将至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人生短暂之痛 世事无常之痛 往事不再之痛 生死难测之痛 悲缘何而发 (今之视昔) 今(我) (后之视今) 昔人--兴感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后人--有感 悲 千古同 作者悲古人,悲时人,亦悲后人。———死生之大 整体感知 修 一 ①修禊事也 ②茂林修竹 ③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③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动词,做 形容词,高高的 形容词,长 数量词 动词,把……看做一样 形容词,一样 知识积累 之 ①仰观宇宙之大 ②不知老之将至 ③及其所之既倦 ④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独 动词,往、到达 助词,的 知识积累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春季的末一个月 全、都 全、都 永和九年,这年是癸丑年,三月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 课堂小练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高高的 映衬 旁边 乐器 繁盛 作诗 深远高雅的情思 名作动,环绕 喝酒 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漂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课堂小练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暖和 用来…… 开畅、舒展 穷尽 实在 自然界的万物 值得 这 舒畅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吹来心情舒畅。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乐趣,实在快乐啊! 夫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