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685737

2025届高考作文模拟导写:“早樱”“中樱”“晚樱”

日期:2024-06-3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100次 大小:185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025届,高考,作文,模拟,导写,早樱
  • cover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早樱”“中樱”“晚樱”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早樱在初春开放,报告春的消息;中樱顺应春之潮流,与百花一起盛开,使春天姹紫嫣红;晚樱在四月中下旬开放,更为明艳动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结合课本所学或生活体验,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审题立意简析 当目光与这道题相逢,似曾相似,不是那首日本民谣吗?“樱花开,樱花开,樱花朵朵开”,樱花不仅盛开了,而且“如云如霞色迷蒙”--这道作文题的问题情境当然不同于这首日本民谣,但其寓意倒真有点“如云如霞色迷蒙”--这道作文题有什么特点?又该如何审题立意? (1)这是一道典型的给材料作文题,问题情境创设简明,但内涵并不简一,因此全面、深入地研读材料,分析挖掘出其中深意,并能链接至人生与社会,阐明自己的态度与见解--这道题能有效地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联想、思辨等高阶思维能力。 (2)试题命制采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所托之物是“樱”--早樱、中樱和晚樱,那么,它们各有什么特性?分别寓寄了什么“意”?清楚这些,是审题立意的地基。 “早樱”“中樱”“晚樱”的表层义一目了然,但其深层义需要用心琢磨,可能存在多种理解,但以下两种应该是其基本内涵: A象征着人生的三个阶段--青年、中年和老年 B象征着三种不同的人生状态-- 早樱在初春开放,报告春的消息:一种年少有为、弄潮时代的人生; 中樱顺应春潮流,与百花一起盛开,使春天姹紫嫣红:一种顺势而动、有所作为的人生; 晚樱在四月中下旬开放,更为明艳动人:一种壮心不已、晚而有成的人生 (3)情境要素以三元形式呈现,因此,厘清三元之间的逻辑关系,则势必成为审题立意的关键,也成为思辨说理的核心。 (4)多元思辨作文的论述说理,是平分秋色、平行展开,还是主次有别、有所侧重?这是审题立意的策略问题,也是构思布局的技巧问题。 (5)写作任务情境,指向清晰,要求明确,“结合课本所学或生活体验,写一篇议论文”,体现教考衔接精神,但又不拘泥于课本,倘若把“或”改成“和”,个人认为更好,有导向,又能放开,二者结合,当属上选。 【立意示例】 (1)从上述A的理解出发,可以考虑如此立意:青春年少之时,敢于做时代的弄潮儿;中年顺应时代潮流,建功立业、奉献家国社会;老年之时,雄心不已,再创辉煌。(倘若能深入到“奋斗与奉献精神的延续与发扬,是人生之树常绿的根”,当然上好佳。) (2)从上述B的理解出发,可以考虑这样立意: 追求“早樱”式人生,不负青春韶华; 追求“中樱”式人生,打造闪光人生; 追求“晚樱”式人生,创造人生高光 (以上采用的是“以一种人生为主,兼顾其他两种”的立意和构思策略,当然,三种情况整合而形成综合性立意,平行展开,亦可。) 【论据素材开发】 (1)高一语文课本内素材示例: A林觉民的人生,这个与“早樱在初春开放,报告春的消息”联袂更合适。 B王安石的壮而大有为,敢于变革,报销家国,建功立业。 C马克思的人生,从青年到逝世的奋斗。 D袁隆平、屠呦呦、钟杨的人生,学习、研究、创造和奉献的人生。 E李斯的人生,这个比较复杂,但可资为用。 F窦娥的人生,她的指斥天地,勇于反抗,这种人生姿态和精神,可用。 G林教头的人生,从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可用。 H《氓》中女主人公的人生,从年少到老年。 I《琵琶行》中琵琶女“今年欢笑复明年”的青春与“老来江口守空船”的暮年。 (后两位的人生,平淡或可悲的人生,不论是那个阶段的,均可以作为“负面”素材来用。) (每一篇课文里面涉及到的人物及事件,还有作者本人事迹,均可开发以运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