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703961

5.1《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4-07-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575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论语,十二,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论语》十二章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敏于事而慎于言 ①敏:机敏 ②慎:谨慎 B.质胜文则野①文:华美、文采 ②野:不受拘束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①喻:比喻 ②利:利益 D.迩之事父 ①迩:近 ②事:侍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见贤思齐焉 ②见贤思齐焉 ③可以群④远之事君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择善而从之 ⑦草菅人命 A.①⑤/②③⑦/④⑥ B.①②/③④⑦/⑤⑥ C.①⑥/②⑤/③④/⑦ D.①④⑤/②③/⑥⑦ 3.下列句子为状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克己复礼为仁 B.敏于事而慎于言 C.文胜质则史 D.如礼何 二、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对于孔子所讲的“仁”,要从孔子所处的历史环境中给予评价。从根本上说,“仁”字的本义是“仁者,人也”,也就是“拿人当人”,也就是“爱人”。孔子生于乱世,他家原是宋国的贵族,后来家族渐渐没落,____到鲁国。他幼年丧父,年纪不大就出去谋生,还要奉养母亲,(  )。当时正值列国纷争、____、拿人不当人的奴隶社会末期。面对这样一个黑暗的社会现实,孔子举起“拿人当人”的“仁”字旗帜,倡导“泛爱众而亲仁”,无疑是很伟大的,而且他也是就自己所能来____自己的学说的。在孔子以前,学校____在贵族手中,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于是,从孔子开始办私人学塾,以“有教无类”广收平民子弟。这就是孔子伟大人格的一个具体体现。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流落 生灵涂炭 践行 把持 B.流浪 寸草不留 实行 陷落 C.流浪 生灵涂炭 实行 把持 D.流落 寸草不留 践行 陷落 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所以他同情下层人民的处境,从而和下层社会有着一定的联系 B.所以他同情下层人民的处境,因而和下层社会有着一定的联系 C.所以他和下层社会有着一定的联系,进而同情下层人民的处境 D.所以他和下层社会有着一定的联系,从而同情下层人民的处境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孔子开始办私人学塾,以“有教无类”为方针广收平民子弟。 B.从孔子才开始办私人学塾,围绕“有教无类”广收平民子弟。 C.孔子开始办私人学塾,以“有教无类”为方针广收平民子弟。 D.孔子开始办私人学塾,“有教无类”的方针广收平民子弟。 三、语言表达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孔子的哲学以“仁学”为标志。关于“仁”的内涵,孔子有不同层面的回答,其中一个层面就是,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也就是说,一个没有“知”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仁者的。“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仁者不是简单地爱人,    。可是,要区分这个问题就必须有“知”,所以,在孔子“知”“仁”“勇”的完整品格中,“知”是第一位的,“知”才能“仁”,    ,才能谈“勇”。 8.学校计划举办以“《论语》修身思想与现代社会青年成长”为主题的论坛,请你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要求:引用《论语》中的原文,250字左右。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小子何莫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