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689170

青海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PDF版无答案)

日期:2025-04-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00次 大小:5900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青海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
  • cover
历 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1至 6页。第Ⅱ 卷 7至 8页。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本试卷(Ⅰ、Ⅱ)为试题卷,不允许作为答题卷使用,答题部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报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题,每小题 2分,共 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良渚遗址发现于 1936年,主要集中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年代为公 元前 3300年至公元前 23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群。良渚遗址的发 现为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历史提供了 A.口述史料 B.图像史料 C.现代音像史料 D.实物史料 2.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提到,汉武帝听闻大月氏有报复匈奴之意,所以募使者通 使大月氏,欲联合他们夹攻匈奴,张骞应募前往。他的西行传播了汉朝的情况,获 得了大量的西域资料,故被称为“凿空”。张骞西行的影响是 A.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治理 B.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 C.促进了汉代农业的发展 D.增加了西汉政府的财政收入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长期战乱中,原有的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民族之间接触频 繁,下列两幅图能够佐证该时期 北魏墓葬壁画牛耕图 魏晋墓画像砖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图 A.双向性的民族交融 B.士阶层的兴起 C.经济重心南移 D.社会成员地位趋于平等 4.科举制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各阶层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 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根据材料所述,科举制有利于 A.扩大人才选拔的范围 B.加强君主专制 历史试题 第 1页(共 8页) {#{QQABIKQQYYt5EgoggYCkIJATJABCACA4ALhUCwUUwAVCQ0CmkQOsQIMkBjJEcCgCMQxUgOCCxFqAAYsKAQIAJNQAQFNKAAB=C}#A}=}#} C.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D.提高文官地位 5.某校历史社团开展一次主题研究,搜集到以下资料,其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宋朝 1.地方管理上,实行行省制度 B.元朝 2.烧制的青花瓷大量出口海外 C.明朝 3.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曲 D.清朝 6.康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返回,不经其他中转 环节,形成了迅速、机密的奏折制度。实行奏折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B.加强思想控制 C.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D.促进政局稳定 7.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和“工商皆本”的观 点。这一思想 A.是对传统思想的彻底批判 B.成为了当时的主流思想 C.是西方传教士来华的结果 D.蕴含着思想进步的趋势 8.1840年至 1861年期间,有识之士出版了以《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为代表 的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的著作,他们的写作目的主要是 A.学习西方以求自强 B.变法图强 C.全面融入西方 D.批判天朝上国的观念 9.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一系列救亡探索运动先后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 以下运动中发生背景与甲午中日战争密切相关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维新运动 D.辛亥革命 10.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此结论主要是基于辛 亥革命 A.彻底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B.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帝制 C.废除了旧的经济制度,消除了社会贫富差异 D.动员了广大民众,全面解放了人们思想 11.中华民国建立后,共和制度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巩固,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 和愚昧束缚着。为此,新文化运动主张 A.实行责任内阁制 B.宣扬民主和科学 C.改变中国土地制度 D.主张进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