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 师:大家都知道乾隆很爱写诗吗? 生:知道 师:他非常爱写诗,写了上万首诗,但是里面可能都就是选不出几首非常不错的。那当然可能是因为他的才能是在别的地方。那话说乾隆这么多诗,却没有几首是很出彩的,但是我们有这么一位诗人--张若虚,他一生就留下了两首诗歌,其中一首就是《春江花月夜》。他凭借这两首古诗,名垂千古。后人评说这一篇“孤篇压全唐”“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大意是说张若虚仅仅凭借这两首诗歌,便可以在文坛站稳脚跟,闻一多先生也说这首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可见这首诗歌收到诸多赞赏,古往今来,世人都一致认为这首诗歌是非常不错的。那它到底好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春江花月夜》这首诗。 师:另外要讲一下,我们说唐朝是有初唐、盛唐、中唐还有晚唐对不对?盛唐的诗人是有很多的对吧。比如说有杜甫、李白。那么张若虚,他是初唐时候的一个诗人。也就是说那时候的唐朝他的诗歌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但是《春江花月夜》这一首诗的问世,便开启了唐朝诗歌的一个顶流。 好,首先大家看到这首诗歌,你觉得这首诗歌(生:非常的长),确实,有 36 句,我们下面先来听一下朗诵,把易读错的字标上读音。 (播放朗诵) 好,那现在如果有平板的同学根据平板上面的一个翻译,对照着原文梳理一下意思。那没有同学看ppt上的翻译梳理。昨天已经让大家提前预习了,现在再给 3 分钟左右的时间,大家再顺一遍这个思路。梳理完大意后,思考一下这一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所看到的画面里面有什么? (3min) 师:好,时间到,首先在这一首诗歌中,如果说时间的话,写的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 生:一天中的晚上 师:是什么季节的晚上? 生:春天 师:春天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万物复苏比较美好的这样一种感觉 师:好,地点是在哪里 生:江边 师:对,就是江边。诗人他看到了怎样的景物? 生:有江水还有有月光,月亮还有有花还有什么。 师:那我们同学们会发现这首诗的标题是春江花月夜,写的是诗人在一个春天的夜晚来到了江边所看到的景物,这个标题里所涵盖的所有的要素都有出现在诗句里,有江水、有花、有月、有这样美好的一个夜晚。诗歌篇幅有限,描写肯定要有侧重,大家把诗歌中写到春江花月夜这五个意象的地方把它圈出来,你看一下写哪个的最多。大家还记得何为意象吗,一切事物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人为的赋予这些事物意义,并且这种意义为世人所认同的便成为意象。 (生活动:圈找意象) 师:大家有发现春江花月夜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哪个吗? 生:是月 师:大家可以看一下。在这一首诗中,“春”字出现4次,“江”字出现12次,“花”字出现2次,“夜”字出现2次,“月”字出现了15次。那从中可以看出。其实这个月亮就是全诗的一个纽带。围绕这个月亮,首先是讲这个月亮怎么样从哪里升起。 生:海上 师:对,首先月亮从海上升起,然后又写他照耀着人世间,月亮怎么样才能照耀着这世间万物呢,肯定是他升高了。月亮升高了之后,后来这个月亮怎么样了。 生:又降下去了 师: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 生:江潭落月复西斜。 师:这一句讲的是月亮西斜了,那还有一句是讲月亮落下去了,是哪一句? 生:斜月沉沉藏海雾和落月摇情满江树。 师:这首诗写了月亮升起、高照后再次坠落下去的运行过程。伴随着这月亮的运行,描写了这月下的一个景色以及人物的一个活动。 好,我们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在江上,有一轮明月挂在天空 师: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生: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师:在这幅画面里面还有什么呢? 生:有一个诗人,他站在那里,看到月光洒在江面,撒在花林中。 师:很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