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超前意识的基本品质是( ) A.善于反思,勇于质疑 B.不满现状,超脱现实 C.追溯过去,展望未来 D.任意想象,海阔天空 2.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我在浙江工作时,省委和省政府就提出了‘八八战略’。这不是拍脑瓜的产物,而是经过大量调查研究提出来的发展战略。”这说明浙江省委、省政府在运用_____进行决策。(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B.比较分析法 C.调查研究方法 D.实地勘测法 3.先知先觉与后知后觉的区别在于( ) A.前者属于先进意识,后者属于落后意识 B.前者是对未来的预测,后者是对过去的反映 C.前者是超前思维的表现,后者是思维落后于事物发展状态的表现 D.前者反映思维具有能动性,后者反映思维具有被动性 4.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提出“小康之家”,明确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指出“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800美元”。超前思维方式( ) ①具有探索性、预测性 ②是事物个性与共性关系的体现 ③有助于人们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近年来,随着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日益走向平民化。有些大学生意识到客观形势的变化,能够“放下架子”及早地走入基层锻炼,从“简单化”的工作做起,积累经验,做到了先人一步,这样能够少走弯路,在未来的竞争中胜人一筹。材料告诉我们的道理有( ) ①超前意识要有自觉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意识 ②“先知先觉”是超前思维的基本品质 ③立足于科学思维是对事物作出正确判断和预测的先决条件 ④超前思维能够帮助人们进行正确决策,抓住发展的先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4年是新中国植树节设立45周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工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党的号召下,全国人民坚持植树造林,荒山披锦绣,沙漠变绿洲,成就举世瞩目。由此可见( ) ①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 ③建设生态文明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④中国共产党积极履行建设美丽中国职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自建国以来,我国就一直大力提倡植树造林。1978年启动的西北、华北、东北“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其预期建设周期从1978年到2050年,历时长达73年。为了治理沙患,建设者们探索出多种治沙方法:采用乔灌结合和草木结合的方式,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探索“光伏治沙”的妙招,成功实现了太阳能发电和种草治沙的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治沙效果。“三北”防护林治沙增绿过程中的创新思维体现在( ) ①发挥聚合思维的畅想性,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方案 ②运用发散思维的变通性,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 ③积极运用超前思维,把握治沙增绿未来的发展趋势 ④推动思维正逆互补,超越客观条件进行突破性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科技赋能北京冬奥令世人惊叹。北京冬奥组委选择了全球范围内还较少被使用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相较于会对大气造成污染的传统制冷剂,二氧化碳制冷剂无毒无害,非常环保,其破坏臭氧层潜能值为0,全球变暖潜能值仅为1。北京冬奥会为推广二氧化碳制冰技术提供了契机。选择使用二氧化碳制冰技术,体现出北京冬奥组委( ) ①运用超前思维,创造制冰技术发展的趋势 ②坚持辩证思维,分析制冰技术运用的内在矛盾 ③运用发散思维,围绕环保轴心进行思维收敛和集中 ④遵循逻辑推理,把握制冷剂使用与环境保护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