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 题 欣赏课《红旗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钢琴、音频、希沃白板 教材内容 分 析 《红旗颂》这首序曲由吕其明创作于1965年,同年在“上海之春”开幕式首演。作品采用了单主题贯穿发展的三部结构。曲首,小号奏出以国歌音调为素材的引子,经圆号反复,由弦乐器在C大调上奏出歌颂红旗的主题。在钢琴清脆的和弦及木管闪动的配合下,显得格外明澈绚丽。之后主题提高大二度在D大调上又奏出,接着连接主题为连接部,转向G大调,以乐器交替的二声部模仿形式引向开展性的中间部分。尾处号角又想起,乐队渗入了《国际歌》音调:让我们高举红旗,奔向祖国的明天。 设计理念 运用希沃白板在导入环节播放开国大典油画同时背景音乐播放《红旗颂》的引子为本课的学习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提前熟悉所学课程主题旋律,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带着问题分段欣赏音乐,可以使学生更认真、细致地关注音乐本身。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使课堂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给学生较好的体验。 学情分析 初一(6)班全班有45人,其中26人对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对音乐的乐理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学习乐理知识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我将安排多样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了解吕其明以及作品;初步了解管弦乐的构成;初步了解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能视唱《红旗颂》的“歌唱性主题”;能感受,体验作品的情绪,跟随作品展开想象和联想,并应用音乐情绪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通过演唱和欣赏,在音乐实践中感受、体会、表达爱国之情,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听赏《红旗颂》;能唱一唱“歌唱性主题”;能听辨“歌唱性主题”和“进行曲式主题”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听上过程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区别相同主题不同体裁的表演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根据图片内容,聆听音乐片段,选择合适的音乐体裁? (颂歌) 请同学们说一说颂歌的特点 歌颂祖国、歌颂党的乐曲。特点庄严、雄伟,力度较强,旋律宽广。 这幅油画再现了什么情景?说说上面的人物?对于新中国而言,他们是什么人?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上宣布,新中国成立,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情景。他们都是开国元勋,大功臣。 新课管弦乐序曲《红旗颂》 设计意图 运用希沃白板在导入环节播放开国大典油画同时背景音乐播放《红旗颂》的引子为本课的学习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提前接触所学课程主题旋律,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认识作曲家 (说到管弦乐,我们要知道它是管弦乐队来进行演奏的,那么管弦乐队及其组成是怎样的呢?) 认识管弦乐队及乐队组成 (老师在每个组别中挑选了一种乐器,我们来听一听,哪个乐器最适合颂歌主题) 听一听,哪个乐器更适合颂歌主题 (红旗颂就是一首具有颂歌性质的管弦乐曲,这首乐曲借助红旗来诉说它的故事,下面我们来分段听听红旗的故事) 设计意图 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红旗颂》作者合约期创作背景简介,让学生一目了然。在学习音乐之前对作品的相关内容有大致了解之后,能帮助其更好地帮助去分析和掌握作品。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2、分段欣赏 1、片段一:边看谱边欣赏,并思考一下问题。颂歌主题 (1)从音乐片段中感受到怎样的情绪? A、宽广、深情、赞颂 B 、坚定、豪迈、激昂 (2)音乐要素是怎样表达这种情绪的?(可以从速度、节奏疏密、音区等方面描述) 中速,节奏拉宽、高音区; 旋律优美舒展,富有歌唱性给人以亲切赞颂之感。 宽广、深情、赞颂 音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