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726983

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4-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267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0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
  • cover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全文分作五段,层次清楚。第一段寥寥数语便颇有情致地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出了小石潭的位置、环境,更重要的是写出了作者探幽的浓厚兴味。第二段暗写潭水清澈,明写游鱼活泼,鱼之乐,亦人之乐,情景交融,物我合一,作者从自然界中得到充分的慰藉。然而不久,眼前的景象不再是先前的生机盎然,趣味横生,而是显得“寂寥无人,凄神寒骨”。与此同时,作者的情感也由此前的“乐”,渐渐转化成“悲”,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久谪荒远的凄凉之情。 本文描写景物生动逼真,语言精炼优美。作者观察细致,综合运用了移步换景、定点观察、借景抒情、巧妙比喻等表现手法,把景物写得生动形象,读来如在眼前。文章句式灵活,以四字句为主,杂用三五七字句,造成参差错落的变化美,读起来和谐流畅,极有韵味。 结合单元说明,学习本课,除了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之外,难点有二:其一,本文写景历来为人称道,如何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小石潭的美景,则需要一边赏一边读,通过语言描绘、背景音乐,营造特定的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其二,学生对于柳宗元的了解知之甚少,究其感情变化的深层原因,需要知人论世,结合柳宗元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对柳宗元的了解越深,越能体会柳宗元内心无处安放的悲凉。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疏通文意,理解并掌握文言知识。 教学重难点: 疏通文意,理解并掌握文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教师板书题目,投影出示课题),从题目中,你能看出本文的体裁是什么呢?(“记”) 2.你能解释一下“记”这种文体吗? 屏显:“记”即“游记”,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二、朗读课文 1.听范读,明确字音和节奏。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篁竹(huánɡ) 珮环(pèi) 清冽(liè) 坻(chí) 嵁(kān) 参差(cēn cī) 佁然(yǐ) 俶尔(chù) 翕忽(xī) 寂寥(liáo) 悄怆(qiǎo) 幽邃(suì)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生朗读,指生评价,师朗读指导(乐:语调欢快,语速稍快;悲:语调低沉,语速放慢)。 4.学生齐读。 三、疏通课文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标记疑难。 古今异义 【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   今义:往,去。 【闻】古义:听到、听闻。(闻水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 今义:住。 【可】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布】古义:映,显现。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