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736553

【新版教材】中学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雷鸣电闪波尔卡》课堂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日期:2025-04-04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00次 大小:970832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课件,教学设计,课堂,雷鸣电闪波尔卡,第二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缤纷舞曲》第5课《雷鸣电闪波尔卡》。 【教材分析】 《雷鸣电闪波尔卡》是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缤纷舞曲》第4课第5课欣赏课。《雷鸣电闪波尔卡》,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这首速度很快的舞曲,是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作于1868年初狂欢节期间,作品在不间断地重复二拍子波尔卡节奏的基础上,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钹及其奏法上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屯,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面。这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欢乐的人们正在庆祝丰收,载歌载舞。听,天气好象发生了变化一雨是越下越大,可人们的兴致却是越来越高,他们仍然继续欢歌,继续舞蹈。 【学情分析】 刚刚踏入中学的校门,内心世界比较丰富,对所有的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心理上还保持这小学时期的天真愉悦,他们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对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都很端正,因此,老师要积极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注意强调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得热爱音乐,喜欢上音乐课。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感受作品中乐器的音色特点和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二)艺术表现 能够鉴赏乐曲并能表现各部分音乐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的为歌曲伴奏 (四)文化理解 通过聆听感受异国乐曲的风格,培养学生对音乐鉴赏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能够鉴赏乐曲并能表现各部分音乐 (二)教学难点: 1、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的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西洋打击乐器有哪些?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下面我们通过图片了解一下 预设:讨论回答 教师:你们知道打击乐器可以模仿哪些场景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作品《真雷鸣电闪波尔卡》(书写板书《真雷鸣电闪波尔卡》)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分句教唱 教师:看到题目你们会想到这首作品和什么有关?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聆听音乐,通过聆听乐曲,你想到了什么画面?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用什么乐器模拟的?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用“定音鼓震音奏法”模拟雷声,利用钹及奏法上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电,生动形象地描绘大自然中雷电交加的景象。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该作品:《雷鸣电闪波尔卡》,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这首速度很快的舞曲,是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作于1868年初狂欢节期间,作品在不间断地重复二拍子波尔卡节奏的基础上,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钹及其奏法上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屯,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面。这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欢乐的人们正在庆祝丰收,载歌载舞。听,天气好象发生了变化一雨是越下越大,可人们的兴致却是越来越高,他们仍然继续欢歌,继续舞蹈。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曲作者:小约翰.施特劳斯 (1825-1899),老约翰·施特劳斯长子,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是施特劳斯家族的杰出代表。出生在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家庭,与父亲同名。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1844年组成自己的乐队,演奏本人和父亲的作品。1855-1865年应邀在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