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从字顺———学生作文展示 ———七下第五单元《文从字顺》 【作文题目】 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月亮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提示】 1.写作前,可以查阅一些描写月亮的诗文。想一想:为什么那么多文人喜欢写月亮?月亮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情感?这些情感寄托在别的事物上行不行 2.在查阅和思考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写出你对月亮的感受。 3.写完后读一遍,认真修改润饰,做到文从字顺,抒情自然。 【审题关键】 由于写作范围很大,作文时反而不易把握。因此在其前面加上一些限制性的词语,如“中秋节的月亮”“十五的月亮”“弯弯的月亮”“心中的月亮”等,将其化大为小,就会更容易下笔。 同时在写作时要确定立意,把“情思”一词宕开来,就是告诉我们,对月亮的描绘或者叙述,必要加入情感,“遐想”,告诉我们可以是由此即彼,展开联想,与月亮有关的诗词人物,故事传说,再联系自己对月亮的感知从而确定主题立意。 学生成果展示 月亮 夜幕降临,月亮缓缓爬上了天空,银白的光芒洒满了大地。它静静地悬挂在那里,像一艘永恒的飞船,在星辰的海洋中航行。月光如水,温柔地包裹着每一个角落,也包裹着我对 这个古老世界的无限遐想。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夜晚的月亮,它那缓缓升起的姿态,以及如水般柔和的光芒,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这种描写不仅设置了月光之美的场景,而且引入了对古老世界的遐想,引领读者进入一种梦幻般的境界。) 每当抬头仰望那轮明月,我仿佛能听到古代诗人笔下的笛声长,月下独酌的寂寥;能感受到文人墨客望月怀远的深情,又或是神话传说中那悲欢离合的故事。月亮是历史的见证者,它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兴衰变迁,承载着无数人的情感与梦想。 小时候,我总觉得月亮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上面有玉兔、有嫦娥、有桂树,还有那无尽的寂 静与荒凉。我曾幻想自己能乘坐飞船,亲自去探访那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探索它的秘密,看看那被岁月打磨的古老痕迹。 (作者把个人童年时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与月亮的神秘性巧妙结合。古代诗人的笛声、月下的独酌、文人墨客的深情望月,以及神话故事中的悲欢离合,都透过月亮得到了反映。这样的叙述方式,不仅呈现了月亮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也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深厚情感。) 长大后,我开始理解月亮对于人类而言,不仅仅是历险和探索的对象,它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无论是在古代的诗词中,还是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月亮总是与我们的喜怒哀乐相连。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在何方,我们都在同一片天空下,共享着同样的自然美景。 在中秋节的日子里,月亮似乎格外的圆,家家户户都会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讲述那些古老的故事。月亮这时候,不再是遥远冰冷的天体,而是温馨的象征,是团圆的代表,是连接每一个思念家人的纽带。 月亮也是孤独者的伴侣。在那些漫长的夜晚,它默默地陪伴着深夜中的旅人、思考者、失眠者。它的光明虽然柔和,却能照亮心灵的角落,让人们在寂静中发现自己的内心深处。 月亮,这个自古以来就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天体,它寄托了人类无尽的情思。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已经知道月球不过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它的神秘面纱早已被揭开。但即便如此,月亮在我心中依然保留着那份神秘与浪漫,它依然是我在夜晚最愿意凝视、最愿意倾诉的对象。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与月亮有着自己的故事,它无声地照耀着我们,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无论我们心境如何。月亮,这个宇宙中平凡而又特别的天然卫星,将永远在我们的心中占据一席之地。 点评: 这篇散文以月亮为线索,贯穿着对自然、文化、情感的丰富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对月亮这一主题的一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