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木地伟》 课型:唱歌课 年级:六年级 教材分析:《苏木地伟》是由甲拉伍聂作词,安渝作曲的一首流传在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酒歌。歌曲为五声徵调式。歌曲音域不宽,曲调简洁,音调口语化并带有说唱性特点。歌词朗朗上口,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了彝族人民以酒待客的热情友好的传统习俗。 教学目标: 1.能用高亢明亮的声音,热情奔放的情绪演唱歌曲,感受彝族人民以酒待客的酒歌文化。 2.通过聆听,律动,小组合作等音乐实践活动来学唱歌曲,并在演唱的过程中为歌词加入衬词助兴,体验酒歌开朗明快的情绪。 3.通过听赏彝语版本,加深学生对彝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律动,小组合作等音乐实践活动来学唱歌曲。并在演唱的过程中为歌词加入衬词、学跳彝族简单舞步,体验酒歌开朗明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能用高亢明亮的声音,热情奔放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课件、钢琴、彝族酒杯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了解彝族风情 1.播放彝族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课前音乐) 师:同学们,欢迎来到音乐课堂。在四川大凉山地区,生活着一个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少数民族———彝族。 2.出示PPT,老师介绍彝族。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彝族。 3.播放视频《走进彝家》,欣赏视频。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彝族人们在做什么?学生回答。 是的,他们在准备美酒佳肴。 其实,每当远方的客人来到他们的山寨,他们就会端起自制的美酒佳酿唱起歌来欢迎大家。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彝族人民的热情。 4.出示:请﹒喝 一杯 酒 呀! 请﹒喝 一杯 酒 呀。 5.老师示范唱,学生加上端起酒杯的动作跟唱。 (老师敬酒柯敬给学生,学生学习时可回敬给老师,老师接过酒杯唱“呦”)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第一个“请”字有什么特别? 对,加重并且延长了。这是附点音符在其作用。让我们再次感受,请前排的同学从凳子里拿出酒杯,转身敬后排的同学。 (前排的学生边唱边敬酒,后排的学生接过酒杯) 师:后排的同学,让我们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好,现在请前排的同学也来感受一次贵客。 (后排的学生边唱边敬酒,前排的学生接过酒杯)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彝族民族特色文化。通过体验敬酒,感受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酒歌文化,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表演;为下面学唱歌曲做铺垫准备。 二、聆听律动,感知歌曲韵律。 师:彝家有传统,待客先用酒,他们敬酒时,常常伴着歌声,听! 1.出示完整歌谱,播放音乐。 师:这就是彝族的祝酒歌,也是我们今天要学唱的歌曲《苏木地伟》。你们知道这个课题文字的含义吗?这是彝族语言,翻译过来就是 “远方的客人”。 2.师:你感受到他们唱起祝酒歌时心情怎样? 恩。心情很愉快!来,我们也用快乐的节奏和他们呼应一下! 3.师:先跟老师读一下节奏。 读一读ta ta ︱ ti ti ta ︱ 师:跟老师加上声势动作读一读。 4.师:让我们一起伴着他们的歌声,打起快乐的节奏。 跟音乐加声势动作。 【设计意图】了解歌曲题目彝语的意思,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加入身势动作帮助自己学习新的节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熟悉了乐曲旋律,并掌握了新知识,将听赏上升到理性层次。 三、学唱歌曲,感受歌曲韵律。 1.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句? 老师范唱歌谱,学生拿出手跟老师划旋律线。 出示PPT,完整歌曲。 2.师:是的,歌曲总共分为5个乐句,同学们,仔细看,你有找到歌曲中相似的乐句吗? 对,第一句和第四句的前二小节是一样的,后两小节节奏一样,旋律发生了改变。 3.师:请大家跟老师来唱一唱。(学唱第一、第四乐句歌谱) 4.师:我们带上歌词再感受一下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一句高亢、一句自豪)学唱第一、第四两句。 5.师:再来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