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在我看来,自称日月双悬的“明”,乃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和最沉闷的朝代。 —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开局一只碗,结局一根绳。”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导入新课 明朝印象 明 朝 的 灭 亡 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目录 壹:大厦将倾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贰:官逼民反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叁:“螳螂黄雀”之争 ———满清兴起和清兵入关 明武宗 不理政事,尽情享乐,四处游玩,强抢民女。 明世宗 炼丹大师,服丹药中毒而死。 明穆宗 沉迷女色,嗑药,身体被掏空,35岁薨。 明神宗 资深宅男,20年不上朝 明熹宗 爱好木工,被称为“木匠皇帝” Q1:从明朝后期皇帝的行为,可得出明朝出现的一大问题是?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皇帝昏庸,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岁”。时人“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明武宗时宦官刘瑾权势显赫,京师流传“一个坐皇帝,一个立皇帝”,“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 顾宪成为首的“东林党”,号称“清流”实则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攻击异己。明末党争加速明朝腐败,进一步削弱明朝的统治力量。 Q2:从下面人物介绍看,可得出明朝出现的另一大问题是? 宦官专权,朝臣结党营私 材料一 蜀昔有沃野之说,然惟成都府属,自灌抵彭十一州县开堰灌田故名焉。近为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 --《明神宗实录》卷 材料二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由。 --《明清史料》甲编 Q3:从两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明中后期当时面临的社会问 题是什么 与明后期的什么现象有关 土地兼并严重 ,民众生活困苦 政治腐败 导致 加速 Q4:仔细观察左边的图片,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1)说说你观察到的细节,结合教材给出合理的解释。 2)上下两幅图所反映的信息之间有何关联? 细节:衣不蔽体、没有鞋子穿、骨瘦如柴;统治者沉迷享乐...... 解释:明朝后期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官员剥削百姓,致使大量农民生活困苦,流离失所 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 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尖锐 壹:大厦将倾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下面是史书记载的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早灾后的情形: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杨东明《饥民图说--全家缢死》 Q5:仔细观察上图并阅读材料,说说明朝后期农民受灾后的生活状况 受灾后农民难以为生,只能勉强活着,以草根、树皮、石块果腹,很多人因无法生存而自缢、投河等。 天灾人祸 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官逼民反:农民起义 材料: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愈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当时除原有的征税,还加派对辽东作战的“辽饷”,训练军队的“练饷”和镇压人民的“剿饷”,合称“三饷”。 贰:官逼民反———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Q5:结合前面所学,梳理归纳李自成起义的原因/背景? 皇帝昏庸,疏于朝政 宦官专权, 朝臣结党营私 赋税繁重 政治腐败 土地兼并严重,百姓流离失所 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颗粒无收 天灾 人祸 社会动荡 为了生存,灾难深重的百姓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榆林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首领,人称“李闯王” 。 Q6:结合P85-86及下图,梳理归纳李自成起义的经过? 1640年,陕西起义,进入中原 提出 口号 1644年在西安建立 政权 1644年,占西安 1644年攻占北京 1644年, 自缢,明朝灭亡 1644年退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