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790328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时检测(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11-0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4次 大小:1095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历史,中外,必修,2019,统编,学期
  • cover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一、选择题 1.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的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在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说明新中国坚持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2.1949—1956年的过渡时期,在我国出现了公有制占主导地位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但到1956年底,其他经济成分被消灭,公有制成为唯一的经济基础。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是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3.抗美援朝战争进人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4.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5.毛泽东高度评价“银元之战”这场经济领域的斗争,认为它的意义不亚于拿下了一场新的淮海战役,这说明“银元之战” A.采用了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 B.是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的保证 C.稳定了物价,提高了政府的威信 D.解决了财政困难,实现了收支平衡 6.下图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这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C.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D.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7.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构成“国家形象符号体系”的“核心元素”确定于(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8.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A.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D.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 9.周恩来在1957年多次指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所以要用实际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为此中国政府(  ) A.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性作用 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11.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17条规定:“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第19条第2款中还使用了“人民司法机关”的概念。这些规定(  ) A.为协商民主奠定了基础 B.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C.确立了审判独立的原则 D.具有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