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90071

山西省三重教育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学情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1-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1640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0月,试卷,历史,检测,学情,山西省
  • cover
山西省三重教育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陶寺遗址考古发现表明:其墓葬随葬习俗既保留部分传统,又以丰厚饮食器具、武器彰显身份(吸收东方礼制)。遗址整体呈现熔合四方特征———王”级墓葬刻意展示不同地区仪式用品,暗含构建“理想的中国”政治愿景。据此可知,陶寺文化( ) A.形成封闭独立的文化体系 B.随葬习俗仅体现地域演变 C.为早期“大一统”理念提供实践基础 D.仪式用品多样性源于小农经济需求 2.汉初,“任子”为重要选官制度,该制度规定:凡官秩在二千石以上且任职满三年的官员,皆可推荐子孙一人为官。皇亲国戚或功劳特别卓著的文官武将,则可荐举子孙多人为“郎官”。据此可知,当时( ) A.传统观念影响人才选拔 B.贵族特权阶层逐步成型 C.官秩世袭传统根深蒂固 D.宗法制度依然深入人心 3.下表为魏晋时期四位文人的诗句片段。这些文学作品可以用来说明( ) 文人 作品 原文诗句 曹植 《感婚赋》 春风起兮萧条,蛰虫出兮悲鸣。 陆机 《感时赋》 天悠悠其弥高,雾郁郁而四幕。 王粲 《伤夭赋》 昼忽忽其若昏,夜炯炯而至明。 阮籍 《咏怀》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A.门阀制度确立了士族文化地位 B.时代的变迁对创作视野的影响 C.玄学对文人思想的哲理性重塑 D.北民南迁影响了士人审美风骨 4.3—6世纪,中国帝国体制衰败,最终以北朝为其“历史出口”。北朝系统的本质就是陈寅恪所概括的“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唐朝承接的体统实为源于自身南方农耕区及对应的北方汇聚形成的政治和文化体系。唐朝体统反映了( ) A.民族交融取长补短 B.封建帝制走向衰落 C.江南开发社会进步 D.三教并行文化昌明 5.《金史》记载:“兄弟子侄,才皆良将,部落保伍,技皆锐兵……征发调遣事同一家,是故将勇而志一,兵精而力齐,一旦奋起变弱为强,以寡制众,用是道也。”由此可知,猛安谋克制( ) A.瓦解了部落联盟体系 B.增强了军队整体实力 C.依赖家族将领的指挥 D.体现了兵农合一特点 6.彝文古籍《西南彝志》中写道:“洪武皇帝说,这君长是真正的忠臣,给予功名,赐给印章,另加锦帛。”这里的君长指的是贵州彝族女首领奢香,她被明太祖朱元璋册封为贵州宣慰使。这部古籍见证了明朝(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对中央行政制度的强化 C.对西北地区的有效管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7.1897年,谭嗣同在《兴算学议·呈徐抚部》中指出:“今夫中国之兵战、商战、工战、农战,而皆见败于西人,非天之不畀我以才智也,教之道未尽善也。”他主张学堂不仅要传授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更要融入“国势之强弱、民生之休戚”等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以技艺强国,怎样以学问富民”,使学生将个人所学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这一思想( ) A.否定了传统封建教育体系 B.强调科技独立发展 C.将救亡图存与治学相结合 D.推崇西方教育模式 8.1933年,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颁布了《劳动互助社组织纲要》,着力推动互助社的发展,兴修水利、发动群众开垦荒地。当年,中央苏区农业收获量比1932年增加了15%。1934年公营工厂已有32个。这体现了苏维埃中央政府( ) A.对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早期探索 B.受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C.公有制成为经济发展主要成分 D.以发展农业合作社为主要任务 9.如图为武强创作的年画《纺织互助》,描绘了解放区妇女“有的织、有的纺,互助起来实在强”的场景。对如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以生产发展助力前线战争 B.农民拥护农业合作化运动 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农村的生产关系出现质变 10.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