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无论是汉人汉族,还是汉字汉语,还有久违的汉服,都与汉朝密切相关。之所以能够一直沿用至今,且还将继续使用更长更远,完全是因为大汉王朝的坚实基础造成的。汉王朝自公元前202年建立朝代,历经400余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特别是在当时世界的影响力,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汉代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一、西汉的统治二、东汉的统治三、两汉的文化(一)汉初的统治相关史料1、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汉高祖刘邦(前256年或前247年~前195年)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一、西汉的统治2、治国思想的调整(1)背景:社会经济凋敝、吸取秦亡教训(2)治国思想:黄老无为思想(3)表现: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一)汉初的统治一、西汉的统治3、制度的调整:郡国并行制(一)汉初的统治一、西汉的统治(1)原因:赏赐军功大臣、稳定天下形势、惩亡秦孤立之败(2)内容:在地方推行郡县制(15个),又兼有封国制(异姓、同姓)。(3)影响:①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②因地制宜发展生产③造成地方割据:七国之乱相关史料相关史料4、影响:(1)积极:经济恢复,社会稳定“文景之治”(2)问题:诸侯势大、豪族膨胀、丞相权重、思想混乱、匈奴犯境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豪强地主)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丞相入奏事,荐人二千石(郡守)。……上乃曰:‘君除(任免)吏尽未?吾亦欲除吏!“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匈奴五次入边,杀掠人口,动以万计”诸侯势大豪族膨胀丞相权重思想混乱匈奴犯境(一)汉初的统治一、西汉的统治相关史料1、政治上(1)颁布推恩令作用:削弱地方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二)汉武帝的统治一、西汉的统治“推恩令”颁布前嫡长子承袭“推恩令”颁布后次子(侯国)相关史料1、政治上(2)设立中朝(中外朝制度)作用: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二)汉武帝的统治一、西汉的统治1、政治上(3)选官:察举制①方式:自下而上推选②标准:品德、才能→东汉:注重门第③作用:积极:选拔人才、巩固统治消极:后期选官权被地方大族操纵,不利于中央集权(二)汉武帝的统治一、西汉的统治相关史料1、政治上(4)设十三州刺史作用:促进地方监察,加强中央集权(5)任用酷吏治理地方西汉十三州刺史分布图汉武帝把全国分成了13个州部,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专职监察地方。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二)汉武帝的统治一、西汉的统治2、经济上(1)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2)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3)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4)抑制工商:向工商业主征收财产税(又称“算缗告缗”)作用:打击地方豪强,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二)汉武帝的统治一、西汉的统治3、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董仲舒的新儒学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仁政(2)原因: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服务的现实需要(3)措施:任用儒生为官;设五经博士;兴办太学(4)实质:思想专制(5)作用: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二)汉武帝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