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鉴赏两篇小说的表现手法,理解其隐含的意义。2、揣摩小说含蓄巧妙的表达技巧。3、会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文章的结构。4、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在情感与人生指导意义。 2学情分析 学生还未从督促学习转化为自主学习,思维联想力及问题探究主动性不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引导学习自主思维自主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 3重点难点 1.对微型小说的文体特征作归纳。2.鉴赏小说的表现手法,理解隐含的含义;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最短的小说 今天我们要接触的是一种新的文体———微型小说,大家知不知道那个世界上最微型的小说吗?地球上最后的一个人坐在屋子里,这时候突然响起了敲门声……这据说是地球上最精短的一部科幻小说,只有25字。尽管字数少,却渲染了一种气氛,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活动2【讲授】内容分析 一、作者简介 刘心武,笔名刘浏、赵壮汉等。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奖。他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二、文体知识介绍 根据篇幅的长短,我们可以把小说分为长篇、中篇、短篇以及微型小说。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是小说文体的一种分支,字数一般不超过1500字。它往往从一个画面、一组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生活,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思想。 三、整体感知 (一)梳理情节 1、捋清了小说的主人公,我们就要明确围绕主人公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老师想请两个同学合上书本复述这个故事。教师点拨:在复述故事时,我们无需太多的细节、对话等,只要这样一些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明确:本文写“我”在剧院门口碰到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开端);“我”误以为小伙子想要“我”的票(发展);“我”误以为小伙子因为票价高而不要票(再发展);“我”遇妙龄女郎,误把她认作售票员,看到她等待散场(高潮);“我”由小伙子及其女友的事,并随着《天鹅湖》的情节,沉浸在永恒的旋律中(结局)。2、深入探究:请同学们精读《等待散场》,找出小说中故事情节的几个转折点,体验作者的精妙构思。 明确: (1)故事开端:“我”在剧院门口碰到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 第一折:“我”误以为小伙子想要“我”的票第二折:“我”误以为小伙子因为票价高而不要票第三折:“我”误把小伙子的女友认作售票员(2)故事结局:“我”由小伙子及其女友的事,并随着《天鹅糊》的情节“沉浸在永恒的旋律里”。永恒的旋律:一指的是实在的舞剧,是作者真实听到的。另一层含义指的是小伙子和女朋友之间永恒感人的爱情。 情节:一波三折———曲折构思巧妙{结构:三个误会两个巧合(二)人物形象分析 1、过渡语:理清了故事情节,同学们肯定有很多疑问,这两人为什么都在等待散场?写这个情景是为了说明什么?那么接下来我们围绕“小伙子”“妙龄女郎”“我”设置了三个问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个小组着重讨论一个问题。问题如下: (1)、小伙子:小伙子问我有没有票却不要票,既然不要,为什么还要把票“接过去仔细地看一下排数座号”?我无偿把票让给他时,他为什么还是不要?他到底想不想看? (2)、妙龄女郎:她有没有票呢?那她为什么不进剧场也在等待散场?为什么不出去与小伙子 会合?你如何理解异样的眼光 (3)、“我”:“我”是一个狂热的芭蕾舞迷,为什么“我”还要把票让给小伙子?“我”在小说中又是起到什么作用? 通过层层设问明确: (1)、他们只有一张票;小伙子其实很想看,所以他看到一个人过来,就急不可耐地问“我”有没有票,可见其矛盾的心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