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08172

第三单元《铃铛舞》 教案 苏少版 音乐三年级下册

日期:2025-10-21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207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三,单元,铃铛舞,教案,苏少版,音乐
  • cover
《铃铛舞》 【教材分析】 苗家铃铛侗家箫,阿细月下把舞跳。引领孩子们初步接触我国民族民间音乐,领略苗家岭下清脆的鸟鸣、响铃……歌曲《铃铛舞》是一首富有苗族音调特色的儿童歌曲,歌词生动,旋律流畅,朗朗上口。中间插入“叮当”响的铃声,表现了在丰收的日子里,苗族姑娘身挂铃铛,在芦笙伴奏下翩翩起舞的情景。 歌曲为四三拍,一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第二乐句采用了“XX X X |XX X X | X X XX |X ——— |”的节奏,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一个戴着铃铛的苗家小姑娘的美丽形象,是全歌的主题所在。第三、第四乐句是欢快、跳跃的,表现了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景象,是全歌的主题所在,因此,唱好歌曲后,让学生以载歌载舞的方式表现歌曲,进一步体验我国西南民间音乐活动载歌载舞的特点,体验西南少数民族的民俗音乐风情,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接触的比较少,所以教学的开始,伴着高亢嘹亮的苗族飞歌由苗寨风情的幻灯导入,让学生对苗族有初步印象,建立好奇与喜爱的心境,感受西南少数民族独特的印象。根据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安排在学跳苗族舞蹈律动中,熟悉歌曲旋律,体会歌曲情绪,为有感情地唱好歌曲作铺垫。 【教学目标】 1.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铃铛舞》,并唱出歌曲的韵味。 2.学生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用简单的舞蹈律动表现歌曲。 3.感受苗族音调歌曲的特点,体验少数民族的民俗音乐风情,拓展音乐视野。 【重点难点】 解决好歌曲中的一字多音,唱出好苗族歌曲的韵味,并能表现好歌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碰铃、串铃、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芦笙导入,走进苗族。 师:小朋友好,让我们乘上今天的音乐列车,一起走进快乐的音乐课堂吧!循环播放第一段的伴奏音乐,学生一起按三拍子的感觉律动。 师: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乐器,它的名字叫———(芦笙) 师:芦笙在苗族人民心中是特别神圣和珍贵的。听一听,音色怎么样?柔美悠长委婉 师:芦笙响、脚板痒,苗族人喜欢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节日,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一、歌声召唤,创设情境 师:让我们随着歌声和视频一起走进苗寨。 师:他们的歌声美吗?(美)苗族人民大多生活在山区,歌声在山间飘荡,真美!不仅歌声美,人也美,看!她们的衣服漂亮吗?生:漂亮!头上、手上、身上还挂满了铃铛 师:美丽的苗族姑娘穿上了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准备庆祝丰收呢!听!山寨里传来了召唤大家的歌声。听——— 师:歌声传遍了苗寨,小伙伴们应和着从四面八方走来。你们想不想去参加他们的庆祝活动?(想)先来学下应和的歌声。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下歌谱,旋律中哪几个音?生:(135)用手势把音唱准。 师:苗族歌曲的旋律中主要就用135 这三个音,用音简练是苗族歌曲的一大特点。加上歌词,老师来唱前半句召唤,你们应后半句,把快乐的歌声传出去。(师领生和,分组) 二、模拟铃铛,感受快乐 师:大家都应和着召唤声从寨子里走来了,那他们欢庆丰收是怎样的场面?一起从歌声里感受下!(初听歌曲完整) 生:热闹、欢腾、载歌载舞、特别快乐 师:他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浑身上下挂满了铃铛,跳起了欢快的铃铛舞,(出示:铃铛舞)那她们跳得铃铛舞是几拍子的呢?生边听边感受三拍子。(再听,划拍) 师:苗族阿妹跳起了三拍子的铃铛舞,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铃铛,我们在第一拍强拍上奏一下,模拟清脆的铃铛声,感受下热闹的场面。(碰铃演奏两遍) 师:浑身上下、大大小小的铃铛发出不同的声响,把串铃也加进来,在第二、第三拍的弱拍奏响,老师把歌声加进来,那就更欢腾了! 三、载歌载舞,共同欢庆 师:清脆的铃铛声、快乐的歌声交织在一起,真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小朋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