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22358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同步课件+视频)

日期:2025-05-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35次 大小:1012871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课,课件,同步,社会,史前,农业
    (课件网) 人教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Step 01 Step 02 Step 03 1.立足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掌握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表现、标志,理解其意义。了解稻作农业文化的代表———河姆渡遗址的基本状况。 2.立足史料证实和历史解释,通过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理解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立足家国情怀,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了解农业发展对中华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 2022年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 2.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课程导入 1.原始农业的起源 距今10000年左右; 长江中下游地区栽培的稻,北方地区种植的粟和黍。 黄河、长江及淮河流域;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水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1)时间: (4)意义: (3)农作物: (2)地点: 原始农业出现的过程 1)什么是农业? 2)原始种植业的出现 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 原始农业出现的过程 3)原始畜牧业的出现 猎取野生动物 驯化野生动物 饲养家畜家禽 2.原始人类的定居生活 ·随着农业的起源和初步发展,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 、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知识拓展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发明。远古先民在生活中发现泥土有可塑性,经过火烧后会变得坚硬。受此启发,他们把用泥捏成的容器放在火堆中烧烤,于是最早的陶器出现了。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片经科学测定,可早至约2万年前,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陶器。此外,我国北京、河北、河南、山东、湖南等地,都出土了距今1万年以上的陶器。陶器发明后,人类不仅可以用它烧煮食物,而且能储存食物和饮用水。这有利于人类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因 此,陶器的制作和使用,对人类的生活有重要意义。 << 相关史事>> 2.地理范围 3.代表遗址 1.稻作农业 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是我国史前稻作农业经济大发展的区域。 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经济被称为:稻作农业 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 河南中部的舞阳贾湖遗址。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揭开了原始农耕居民生活的神秘面纱。遗址总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 ,包含了大量遗存、遗骸、遗迹,以及数以千计的各式器具。遗址上生活着的就是约7000年前的河姆渡居民。 河姆渡人的生活 时间 生活地区 气候条件 房屋建筑 生活设施 生产工具 农业作物 畜牧业 手工业 原始艺术 自然环境 生活方式 生产方式 精神生活 距今约7000年 长江流域 浙江余姚 干栏式建筑 木结构水井 水稻 陶器 猪、狗、水牛 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玉器、骨哨、象牙艺术品等 磨制石器,骨耜最典型 干栏式建筑遗存 木结构水井 4.河姆渡遗址 思考:河姆渡人为什么要建这种房子? 史料证实 视频资料 5.舞阳贾湖遗址 今河南中部的淮河上游地区,有一处距今约9000一7500年的原始村落遗———舞阳贾湖遗址。贾湖居民能够制作精致的石器、陶器和骨器。遗址中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证明当时农业和畜牧业已经有了初步发展。墓葬中出土的骨笛,可以发出七声音阶。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能够吹奏的笛子。墓葬中随葬的部分龟甲,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