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凝聚着万般的忧愁,佩长剑,戴高冠,着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 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根据文章和自己收集的资料,说一说“我知道的屈原”。 端午节 人民的理想 崇高爱国主义思想和忘我的斗争精神 光明和正义的化身 中华民族的灵魂(高尚的政治情操和政治理想,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壮怀激烈的气节和风骨,熔铸着我们民族伟大而悠久的历史精神。) 历史剧·屈原(节选) 郭沫若 七上现代诗《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那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我国现代杰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女神》。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解放后,发表了《蔡文姬》等戏剧,著有《奴隶制时代》等书,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阅读剧本时的阅读策略: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3.品味人物语言,揣摩台词含义 4.关注舞台说明,设想舞台表现 5.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 在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同时在国统区大肆杀戮共产党人和抗日进步人士。整个国统区成了令人窒息的铁罐头。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他说:“全中国进步人民都感受着愤怒,因为我们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的时代。” 在国家动荡危急的时刻,作者没有选择沉默,而是把心中的怒火和热情炽热迸发,让我们缅怀屈原的同时,感受到了作者的爱国热情,也记住作者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展示给全国人民的热情,更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 创作背景 p103 第五幕: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国朝廷奸佞们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可分为两场。 第一场写看守卫士从死监里救出婵娟。 第二场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开端。写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南后等人对屈原恨之入人骨,他们诬陷打击屈原还不够,还要除之而后快,暴露了他们陷害忠良的凶残和毒辣。 发展和高潮。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面对黑暗现实,诗人呼风唤雷,怒斥神祇,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葱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和浩然正气。(节选内容) 结局。写婵娟之死。婵娟替屈原喝下了毒酒,她为能代屈原而死感到高兴,这里突出展现了婵娟的高尚品格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 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时间:午夜 地点:东皇太一庙正殿; 布置:神像林立,奇形怪状,阴森可怖,给人以威压的气势和令人窒息的气氛;为后面屈原的内心独白提供依据。 自然环境: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意味着现实世界给屈原的严重伤害,也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搏斗。 提示人物的上下场信息。 东皇太一庙之正殿。与第二幕明堂相似,四柱三间,惟无帘幕。三间靠壁均有神像。中室正中东皇太一与云中君并坐,其前左右二侧山鬼与国殇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