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28733

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05-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36655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南省,质量检测,答案,版含,图片,试题
    信阳市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机密★启用前 6.改 2023一2024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智 上 历史试题 A C. 本试卷共4页,20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7.当 ★祝考试顺利★ 平 注意事项: 期 1、答题前,先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 A. 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谜释题的作签: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 C. 和答题卡上的非参题区城均无效。 8.罗 3.非选择题的作签: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城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 答题区城均无效。 A. 园 4,考试姑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C.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9.亚 合题目要求的」 下 1,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仲弓问仁,子日“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 A 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子张问仁,孔子日“恭、宽、信、敏、惠。”这说明孔子主张 C. A.以民为本 B.以德治民 C.因材施教 D.克已复礼 10.德 长 2.北魏迁都洛阳多年后,反对者依然存在,到孝明帝继位后只能宣布:“北京根旧,帝业所基,南迁 是 二纪,犹有留住,怀本乐故,未能自遣,若未迁者,悉可听其仍停,安堵永业。”这反映了孝文帝 y 改革 C A.激化了民族矛盾 B.具有强制的特点 11.哥 C.过程艰难而曲折 D.促进了汉化进程 3.据统计,自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到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的两百多年间,唐蕃间的人员 不 往来接近200余次,平均一年左右就有二次使臣往来,而每次派遣使者的人数,也由数人、数十 y 人至数百人,甚至上千余人之多。这一现象 A.促进了汉藏间的友好交往 B.密切了中外间的文化交流 12.下 C.说明吐蕃已归属中央集权 D.奠定了开明民族政策基础 4.下表为清朝1662-1850年人口与耕地变迁情况表。这一变化反映了该时期清朝 年代 人数(百万人) 耕地(百万亩 人均耕地(亩) 1662 83.00 713 8.59 1774 268.0 986 3.69 1850 4100 1210 2.95 叹 A,土地兼并根本解决 B,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C. C.传统农业逐渐没落 D,赋税收入日趋减少 13.第 5.在《天津条约》谈判的过程中,“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条款遭到了清朝统治者乃至地方大员的 反 激烈反对,甚至愿意用割地来交换。 这表明清政府 斗 A.具有强烈民族观念 B.维护传统朝贡外交 A. C.国家主权观念淡薄 D,坚守闭关锁国政策 c. 2023一2024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第1页共4页2023一2024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则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12 345 7 9 101112 13141516 答案DCA B C CD CB B AACA BD 1.D解析:依材料可知,孔子对不同学生请教的同一个问题,作出不同的回答。同样是仁,孔子 的不同解析,无论哪一种实践“仁”的方法,根本都是要约束自己,使言行合乎“礼”,故选D项。 A、B项都只反映了某一方面信息,排除;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不是材料的主旨,C项排除。 2.C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北魏迁都洛阳二十余年后,反对者依然存在,孝明帝只能妥协,规 定“若未迁者,悉可听其仍一喜,安堵永业”,说明孝文帝的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充满了曲折 性,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民族间矛盾激化,排除A项;B、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3.A解析:材料反映了唐代唐蕃之间的人员往来和使臣往来的次数和人员规模,反映了唐蕃之 间的友好往来,故选A项。材料现象不是对外交往,B项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吐蕃归属中央 集权是在元朝,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