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84257

人教版安徽省太和县城关镇中心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新人教版

日期:2024-06-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156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新人教,发展,经济,两汉,13课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两汉经济的发展 课 题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过程与方法 教学中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期,这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教学重点 农业的新成就、手工业的兴盛。 教学难点 农具的改进、手工业技术的提高。 教学方法 阅读指导法、自学法、创设情境导学法、归纳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使用的多媒体资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面貌,并且有它显著的特点。本课我们将学习两汉农业、手工业的新成就,商业和都市的新气象。(二)课件演示学习目标、导读提纲类 别成 就农业兴修水利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21世纪教育网手工业丝织冶铁(三)组织学生自学:(学生标注知识要素)(四)检测:1.基础知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汇报,中上生评判、更正。1、西汉:_____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_____治理黄河2、发明播种工具_____,牛耕普遍使用_____的耕作方法3、南、北方分别以_____、_____为主。_____广泛种植。4、丝织业:已经使用_____,而且_____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5、冶铁业:___汉的南阳太守_____发明了_____,比欧洲早_____年。6、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将地方的 _____和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_____上的大一统。7、西、东二京:_____、_____。(五)探究新课:提问:“两汉农业的进步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通过计算机或投影展示下列图示。农业的进步 { 水利 { 汉武帝治理黄河 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 农具 { 耕犁:安装了犁壁(二牛抬扛耕作方法) 耧车:播种工具 农作物 { 南北分别以水稻、小麦为主 桑麻广泛种植 1、找一找:西汉时期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有哪些? 2、请同学们想一想种子是怎样通过耧车播到地里去的?它为什么有三个脚?人们是如何操纵它的?3、牛耕技术(指导学生看《东汉牛耕图》)4、“两汉手工业的兴盛主要体现在哪些行业上呢?5、提出问题:“东汉以前已经有了皮囊鼓风、畜力鼓风,利用水力鼓风的水排和它们相比有哪些优点呢?”6、介绍长安、洛阳的繁盛,包括城市的规模、布局、商业活动等方面。7、关于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重点介绍汉武帝时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8、看图分析:看上面的西汉长安平面图,想一想,东市、西市为什么在城的西北角?又为什么用墙围起来? 小结:利用板书(六)当堂训练、完成课堂作业。 学生各抒己见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组长组织学生汇报,学生小组归纳回答学生归纳关于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重点介绍汉武帝时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学生归纳,完成填图练习 教师提问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1)布置自学任务(2)指导自学的方法(3)明确自学的要求(4)了解他们自学中的困难,教师巡视检查引导学生去思考、动脑引导学生探索、交流师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组织学生完成填图练习: 小结 作业布置 “ 教学反思 通过课后的社会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