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学案检测 学习目标 1、抓住主要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情景理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 2、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宇宙的联想与感慨,体会诗中表现的游子思妇的相思相爱之情; 二、学习过程 (一)作者简介 张若虚(约670年—约730年),扬州人,唐朝诗人。曾任兖州兵曹,以“文词俊秀”而名显 长安,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其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二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有“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之誉,闻一多评价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 (二)文题解读 此诗题材虽为游子思妇之传统主题,但已摆脱宫体藩篱(在于对人生宇宙的思考和哲理阐发),予旧题以新意。 (三)内容分层概括 (四)文本细研 1、文章标题包含了五个意象,你认为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本诗展现了它的哪几种状态? 2、“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这四句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 3、本诗主旨。 答案 (三)内容分层 1-8句,写月下之景,表现月色无垠、月色纯净; 9-16句,写人生短暂、宇宙永恒的哲思; 17-36句,写思妇怀远、游子思归之情。 (四)文本细研 1、月在文中共出现15次,本诗以月升月落的时间顺序为线索,分别写了明月初升、月上中天、月渐西落、月沉江海的四种状态。 2、白云:其飘忽比喻游子的萍踪不定。 青枫浦:两水分流之所,暗示离别之意。 明月:引发相思之情的景物,有月圆人不圆之意。 楼:思妇望月怀人之所。 3、以江为场景,以月为主体,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