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49228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过洞庭》群文阅读 课件 (共87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261103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PPT,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登高望远致思深 临水远眺常抒怀 ①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③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登幽州台歌》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登高的“高”已经不是一个物理的高度,它应该也体现了一种精神的高度:开阔的视野所带来的一种心灵的丰富。 雄踞今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的岳阳楼,建筑精巧雄伟,与山西永济鹳雀楼 、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并称“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也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岳阳楼建设时间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始建于唐,北宋年间重修和扩建。岳阳楼的建筑很有特色,整个建筑没有用一颗铁钉,一道横梁,这在祖国古典建筑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其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 登岳阳楼 ———困苦不忘忧国 诗人青年时代正逢“开元盛世”,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   如今,国家经历安史之乱山河残破,满目疮痍,而诗人也已暮年,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 诗人会有怎样的心境? 请带着问题和自己的理解,自由朗读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掌握炼字炼句的手法,品味诗歌语言。 3.体会诗人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 杜甫,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 、 ,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 ”,他与李白齐名,并称“ ”,被人誉为“ ”。 知人论世 子美 少陵野老 杜工部 “三吏” “三别” 诗史 李杜 诗圣 写作背景 大历三年(768)岁暮作,这年春天,杜甫从乘舟由夔州出三峡,岁暮抵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此诗是登岳阳楼触景感怀之作。 了解作者 年少优游 开元十九年(731年),十九岁的杜甫出游郇瑕(今山西临猗)。二十岁时,杜甫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与苏源明等一起,到齐赵平原,作第二次漫游。大概这时他父亲正在兖州做司马,他在齐赵一带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 了解作者 困守长安 天宝六载(747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了解作者 战乱流离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了解作者 短期任职 至德二载(757年)四月,。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