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风的话》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演唱合唱歌曲《西风的话》,学会用连贯、优美的声音表现秋天的美景。 2.培养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情绪、格调和人文内涵。 3.引导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模拟、音乐对比、和声训练、合唱训练、学生自主表现等方式,实现学习目标。 三、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音乐家黄自的生平及历史贡献。 2.在歌唱实践中学习气息的控制,在不同音区中保持声音位置的统一。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音乐情感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并用自然、舒展、和谐的声音背唱歌曲《西风的话》。 3.认识歌曲中出现的力度记号,并能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用连贯、优美、和谐的声音歌唱秋天的美景。 教学难点: 在歌唱实践中学习气息的控制,在不同音区中保持声音位置的统一。运用力度的变化有感情地歌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秋天的图片。 师:今天早起出门,一阵秋风拂过,老师不禁打了一个寒颤。看来真的是酷暑褪尽,秋意渐浓了!看到路边的落叶在秋风中舞动着,翻滚着,(秋雨如烟如雾,无声地飘洒,淋湿了地,淋湿了房,淋湿了落叶)让我又一次想起了秋天的美好。那请问同学们: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的季节?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同时,秋天又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诗人眼中看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般的美景。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让我们借助描绘秋天的音乐,去感受秋的热烈与喜庆,去领略秋的诗情与画意。 (二)音乐体验 1、生配乐自读歌词。 师:怎么样安奈不住了吧,谁愿意来读一读这段西风写给小朋友们的话? 师:你是一阵温婉深情的秋风。(师评价) 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吧。配录音伴奏齐读歌词。 【设计意图】 利用图片,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到音乐课程中。 初步感知 聆听歌曲并思考问题: 1.歌曲的调式速度节奏节拍是怎么样的? G大调、中速、最后渐慢/节奏柔和抒情 4/4 2.歌曲的作者是谁?(黄自、廖辅叔) 介绍作者 黄自(1904———1938) 作曲家,音乐家。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曾赴美国学习作曲、钢琴。1929年归国后,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任教并兼任音乐教务主任。 代表作品 《长恨歌》、《抗敌歌》、《旗正飘飘》、《西风的话》、《九一八》、《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 其中《思乡》、《长恨歌》、《抗敌歌》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廖辅叔(1907———2002) 中国著名的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广东惠州人,曾在广州英文专科学校肄业,后转学于广东法官学校。曾任教于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南京国立音乐学院,并在北京的中央音乐学院。 代表作品 《中国古代音乐史》《谈词随录》《萧友梅传》《乐苑谈往》等,译著有《阴谋与爱情》《瓦格纳论音乐》《西洋音乐发展史论纲》等。 而由黄自谱曲、廖辅叔作词的儿童歌曲《西风的话》更是脍炙人口,被一代代的少年们传唱着。 教师:作者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这首儿童歌曲,旋律线条清晰,他在旋律、和声民族风格的探索方面对我国近现代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设计意图】 学生在感知旋律特点的基础上认识作曲家黄自、廖辅叔,便于深入理解他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的地位及所作贡献。 再次感知 再次聆听歌曲并思考、回答问题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活泼欢快、深沉地 、含蓄深情 2.这首歌曲采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合唱) 歌曲教学 1. 发声练习。 2.教师出示《西风的话》单声部旋律(高声部)谱例并范唱。 2.学生随琴视唱,并画出旋律线。视唱时注意歌唱状态、声音位置及气息控制。教师指导: (1)按旋律线起伏,指导学生视唱并作出力度处理。 (2)分析歌曲曲式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