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短诗五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五首短诗,了解诗歌的内容。 2.抓住诗歌意象,理解诗歌凝练而含蓄的语言。 3.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思考诗歌中蕴含的哲思。 【情境导入】 同学们,诗歌是一首永恒的歌,是一条岁月的河。生命如歌,岁月如梭。是歌,你方唱罢,我即来和;是河,流向远方,永不停歇。今天,让我们走进五位诗人的诗歌,去品味他们诗歌中所蕴含的哲思。 【新课解读】 《月夜》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找出最能表现主旨的句子。 明确: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作者: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写作背景: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其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月夜”一样。 3.主旨句:却没有靠着。 二、精读诗歌———理解内容 1.诗中选取了哪几种意象 有何作用 明确:诗中选取了霜风、月光、顶高的树三种意象,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 2.如何理解“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这两句诗的深刻含意 明确:“我”和“顶高的树并排立着”,互为风景,互为映衬。“我”处在寒风孤独中,却并不靠着那高树,显示出“我”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三、研读诗歌———探究写法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明确: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意境的创造,显得清新质朴,含而不露。四句诗含意很广,没有半个字的说教;且诗中的主体情绪与客观物象融为一体,创构出浑整的画面与意境氛围。而白描手法的运用,又使诗中“我”卓然独立的形象,在“霜风”“月光”的一“吹”一“照”中,显得越发清晰、生动,写意传神,颇有韵致。此外,诗以动词“照”“靠”押韵,却在每行诗末缀以一个轻声词尾“着”,使语气委婉,节奏舒缓自然,富有散文之美。 附板书设计: 月夜烘托“我”→坚强独立 《萧红墓畔口占》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题目中“口占”是什么意思 表明了什么 明确: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作者: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写作背景: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国正处于战争中,在战乱的环境中,诗人走了六小时去给亡故的友人上坟,诗人饱受战乱痛苦,友人长眠于地下,隐喻的运用和克制的反讽让诗的韵味更为深长。 3.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拜谒萧红墓。 4.“口占”指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口占”表明这首诗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情感沉淀和文学的素养聚合在一起产生的一种“裂变”,一种“反应”。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场景、特定的倾诉对象、特定的心情,这些要素汇流在作者的笔下,由此一挥而就,成就了不朽篇章。 二、精读诗歌———理解内容 1.首句“走六小时寂寞的长———专程来拜谒萧红墓,表明了什么 “寂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首句“走六小时寂寞的长———专程来拜谒萧红墓,足见诗人对萧红友情之深挚。 “寂寞”写出生活在敌占区的诗人又失去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心境无比孤寂、悲凉。 2.“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一句中,诗人为什么不说“墓畔”而说“头边” 明确: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萧红的早逝,希望萧红仍然活着,幻想萧红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复杂的感情。 3.请说说结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蕴含着怎样的感情。 明确:这里蕴含的感情有伤悼,伤悼萧红不幸被黑暗势力和坎坷生活夺走了生命;有惋惜,惋惜萧红因早逝而不能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出更多的光和热,不能在革命文坛上创作更多更出色的作品;还有羡慕,羡慕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