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 课时 一、二 教材分析 《一起做游戏》作为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口语交际课,旨在通过游戏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本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清晰、有条理地介绍游戏,还强调了在介绍过程中加入个人体验和感受的重要性,以使介绍更加生动和吸引人。教材设计紧密贴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技能的同步发展。同时,本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反馈意识,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体现了口语交际教学的全面性和人文性。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且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在《一起做游戏》这一口语交际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初步掌握了介绍游戏的基本方法,对口语交际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实践经验。然而,在清晰、有条理地介绍游戏的同时加入个人体验和感受,对学生来说仍是一个挑战。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逐步提升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 教学目标 进一步提升学生清晰、有条理地介绍游戏的能力。 培养学生倾听他人介绍时的专注力和反馈能力。 增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动,体验口语交际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详细、生动地介绍游戏的玩法和乐趣。 教学难点: 在介绍过程中加入个人体验和感受,使介绍更加吸引人。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约5分钟) 教师行为: 手持一个小玩具或游戏道具走进教室,面带微笑地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你们平时喜欢用它玩什么游戏呢?”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平时玩过的游戏,鼓励学生多说几个,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学生行为: 学生举手回答,积极分享自己玩过的游戏,如“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 师生示例对话: 师:“小明,你最喜欢玩什么游戏?” 生:“我最喜欢玩‘丢手绢’了,大家一起唱歌,然后悄悄把手绢放在别人身后,被放的人要赶紧去追放手绢的人。” 二、观察插图,明确交际要求(约10分钟) 教师行为: 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从这幅插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正在做什么?” 聚焦到黑板前的两位小朋友,提问:“这两位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 引入丽丽和明明的对话,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并讨论交际要求。 学生行为: 仔细观察插图,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 分组或同桌间分角色朗读对话,讨论并总结交际要求。 师生示例对话: 师:“丽丽是怎么邀请明明的?她的态度怎么样?” 生:“丽丽很热情地邀请明明,她说:‘明明,我们一起玩贴鼻子的游戏吧!’” 师:“那明明呢?她是怎么回应的?” 生:“明明很感兴趣,她问丽丽游戏怎么玩。” 教师小结:邀请者要热情大方,细致讲解游戏规则;被邀请者要积极参与,不懂就问。 三、情境表演,示范交际(约15分钟) 教师行为: 邀请一名学生上台,扮演丽丽,教师扮演明明,示范“贴鼻子”游戏的邀请过程。 使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连接词,清晰讲解游戏规则。 播放晨晨和爸爸的对话录音,让学生聆听并学习如何清晰表达。 引导学生思考:小芳邀请爸爸时为什么要一边说一边做动作?这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