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村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合唱教学)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的指导思想是:应用“参与 -体验理论”,以逐步提高学生(听、唱、写、创)的音乐基本技能为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组织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 (二)理论依据 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 “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基本理念中指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美丽的村庄》是人民音乐-出卷网-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是八年级音乐教材中介绍欧洲音乐的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唱《美丽的村庄》合唱,欣赏《沃尔塔瓦河》(第二乐章)、《图画展览会》、《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唱《美丽的村庄》合唱,本课时是第二课时。 《美丽的村庄》是一首意大利民歌,降E大调,四二拍。原为单旋律歌曲,后被改编为多种版本的合唱歌曲。本单元中的这首歌曲为三声部歌曲,“单三部曲式”。 本节课选取歌曲的1—25小节第一乐段进行合唱练习,这个乐段由弱拍起始,节奏比较密集,其中附点及切分节奏使音乐的动力感得到加强,这两种节奏在第一课时已经重点练习过,本节课主要是复习。这个乐段的两个声部主要是三度音程的结合,音程色彩和谐自然,明亮清澈,使人如置身于阳光灿烂、鲜花怒放的美丽村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声部进行创编,使本身二声部的合唱在和声上变得更加丰富,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多声部合唱的艺术魅力,切身体验合唱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学生从初一年级就接受了识读五线谱、运用柯尔文手势唱音阶、唱音程以及模仿、听记、创编节奏的练习,且每节课都有复习,经过前期循序渐进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现在能够运用“首调移动Do”的方法识读乐谱,能够准确演唱第一声部的旋律,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第二声部的节奏和旋律,并在和声主干音的提示下创编更多声部。在合唱教学上,学生经过一段时间三度音程的训练,能够很好的把握三和弦所产生的和声效果,体验在合作中相互交流。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1.直观演示———学生在教师的手势提示下构唱音程,,巩固对节奏和音程音准的把握,提高学生对音高的感知能力和学习音乐的兴趣。 2.参与体验———围绕课堂的每一环节(节奏与和声练习、听音训练、创编练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技能训练———通过练习节奏与和声、聆听记写二声部音符、创编声部,以及对歌曲的识谱、视唱等活动的设计,逐步提升学生听、唱、写、创的能力和合唱的能力。 (四)技术准备 1.用Encore软件制作节奏谱。 2.用Encore软件制作带有二声部合唱的《美丽的村庄》曲谱。 3.搜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制作PPT演示文稿。 4.使用Movie Maker软件截选音频。 5.练习弹唱《美丽的村庄》伴奏。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1. 学生在之前的音乐教学中已经接受过一些基本的合唱训练,例如二声部合唱的准确把握等,本节课只选取歌曲前二十五小节,和声进行相对简单,旨在让学生在简单和声框架下,试图创编声部,感受多声部合唱的丰富艺术表现力。 2. 初二年级学生正处于变声期,针对学生的生理特点及现有的识谱、歌唱能力,教师对歌曲前二十五小节二声部合唱进行了创编,并特别关注学生良好歌唱习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