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74061

人音版 七年级下册第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 演唱 无锡景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5-02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28651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调
  • cover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无锡景 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音乐 学段: 初中 年级 八年级 相关领域 表现与歌唱 教材 书名:音乐(八年级上) -出卷网-: 人民音乐-出卷网- 出版日期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实施者 指导者 课件制作者 其他参与者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听、唱、写、创音乐能力的训练,力求在每个环节中音乐的基础知识、基本节能与趣味性相结合,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2、《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导学生养成关注音乐的习惯;将发展学生的听、唱能力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本课是初二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将学习五首风格各异的地方民歌,感受民歌的地方韵味,并尝试用方言演唱,在学习民歌的同时,还要初步掌握我国民族五声调式的基本知识,并培养学生对我们汉族民歌的兴趣与爱好。《无锡景》是一首音调优美、属于民族五声宫调式,2/4拍,一段体结构,分节歌形式,属于规整的四句体。第一句只用了“sol、la、do 、re”四个音,旋律清新别致,朴素动听。第二句是全曲的最高音区,突出了大二度与大三度的进行,显得特别明朗,切分节奏与附点节奏的运用,强调了表达的语气。第四句旋律回旋下行,在主音结束,由于最后落在弱拍上,使终止很不稳定,还有继续向前发展的要求,这和小调民歌反复演唱的分节歌形式有着紧密的关系。学生情况:我校是一所区级城区初中校,因此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较好。这些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初中音乐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一些音乐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演唱方法,熟悉了音乐授课的程序,在音乐作品的学习上,接受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本班学生70%能够达到较熟练的读准常见的节奏型,识谱唱谱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介于初二男生变声期的比较多,《无锡景》这首作品音域比较高,男生可用低八度演唱。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本节课教学采用听、唱、写、记结合的教学方式。主要过程:导入阶段听记一条2/4拍,四小节的节奏,包含所学过的且本课所涉及到的节奏型 。新授阶段,采用自主学唱和跟老师模唱相结合的方法,模唱音阶及看谱视唱音阶及旋律,让学生能够达到准确视唱旋律,为自主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技术准备:1、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白板教学、PPT2、音频资料:音频的选取与音视频转换3、图片资料:乐谱4、乐器准备:电钢琴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十六分附点,八分附点,大切分等基本的节奏型,比较熟练识谱唱谱及能模仿简单的方言演唱歌曲《无锡景》。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模仿、听记,欣赏,掌握歌曲《无锡景》演唱。情感与态度目标:学生乐于参与到自主学唱歌曲的活动中来。教学重点:音准、识谱练习教学难点:装饰音的演唱,模仿方言演唱。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导入听记2/4拍4小节节奏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听记所学过的节奏型,为学唱歌曲做铺垫。二、新授(一)音准练习1、屏幕出示教师弹琴给第一个音do,学生边看老师手势模唱音阶。设计意图:结合线谱唱音阶,为歌曲识谱做铺垫。2、屏幕出示(1)教师提问:这条音阶少了哪几个音?学生答:少了fa和si(2)教师小结:这是一条五声音阶的练习,提示mi到sol 、la到 do三度音程的音准。(3)教师弹琴给第一个音高,用柯达伊手势带学生模唱练习。设计意图:为学民族五声调式做铺垫。3、屏幕出示三音组的练习教师弹琴给第一个音高la,学生看手势模唱设计意图:用搭桥的方式解决la到re,re到la,do到sol,sol到do,la到mi,sol到re等音程的音准问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