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76362

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183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
  • cover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十课《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主要分为六部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说教材 本单元属于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模块,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和理解,日常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 本课选自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第五单元的主题是“抱负与使命”本单元安排了两课内容,我的说课内容针对第十课进行。 第10课《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是一篇通过阐述资产阶级所存在的深层矛盾,指出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要通过革命来成为资产阶级灭亡的“执行者”的文章。其思路清晰、比喻与典故的运用恰到好处,使得几百年后读来仍觉得颇具智慧和魅力,富有感召力。另一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深刻缅怀了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赞颂了马克思的光辉成就和伟大精神。这两篇课文都体现了革命导师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 二、说学情 目前所教授的学生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高一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量和理解能力,但是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欠缺,因此碰到较难理解的文本,容易缺乏耐心。尤其是偏向文科的内容,对于我所教授的理科班学生来说,必定会产生一定的厌恶感,因此开讲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非常重要。 此外,随着时代发展,学生对于历史进程、红色记忆等的了解越来越少,越来越难以共情,每每说到历史上的伟人贡献常常陌生感油然而生,所以需要增加学生对这一段历史的理解,并学习这种顺应历史潮流,敢于担当的精神。 针对本课属于“实用性阅读文本”,学习本课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演讲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语言逻辑性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四个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自读梳理文章内容和结构,专题研读掌握复杂句子所要表达的深层内涵。 2.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演说稿的特点,学写演说稿,注意结构的构造、语言的组合,能准确充分、有理有据地达自己的观点,抒发情感。 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位语言艺术魅力,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深邃思想和真挚感情;把握演说稿针对性、实用性的特点,感受作者演讲时态度、语气、表达风格等方面的一般要求。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无产阶级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体会体时代发展与个人理想、人生选择之间的深切联系,学习革命伟人和仁人志士的伟大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已经设立的教学目标体系,并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认识特点和规律,我将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分别为: 1.教学重点是:理解文章内容,合作探究文章结构,了解文章表达的深邃内涵,概括马克思的伟大功绩。 2.教学难点是:揣摩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邃感情,领悟情感,树立远大抱负理想。 五、说教法和学法 在本课中,我将采用圈点批注法、合作探究法、阅读感悟法等引导学生读、思、议、写相结合,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再通过诵读关键语句、语段,对重要内容进行感悟,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目的和思想感情,突破重点、难点。 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个人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分析,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深刻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六、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分为四课时,两篇课文共两课时,对比阅读一课时,活动课一课时。 接下来我将阐述我的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共分为5个环节。 环节一:学前分享,走进独者 以情境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