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880536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导学案 (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9-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25次 大小:242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古诗词,2023-2024,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石钟山记》导学案 学科素养 学习要点 学法导引 高考考向 语言建构与运用 疏通疑难字词,读懂诗句。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诗句的分析,理解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审美鉴赏与创造 赏析诗中所描写的金陵美景。 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 一、自主学习 (一)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仁宗庆历进士。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罢相,次年再相,九年再罢,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卒谥文。 (二)写作背景 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王安石罢相,后退居金陵,出任江宁知府,这首词是他在金陵的登高怀古之作。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题目解读 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首见于王安石此作。 金陵:今江苏南京,为六朝古都所在。从三国时期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在此建都。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市廛栉比,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在地理上,金陵素称虎踞龙蹯,雄伟多姿。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入海。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纵横交错。秦淮河如一条玉带横贯市内,玄武湖、莫愁湖恰似两颗明珠镶嵌在市区的左右。王安石正是面对这样一片大好河山,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变迁,怀古而思今,写下了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词。 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多用为歌咏古迹的诗题)。 (四)怀古诗 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内容,思想较沉重的作品。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怀古诗的写作特点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手法: 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 (4)语言: 含蓄蕴藉。 (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 (6)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 (7)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 (8)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3.阅读方法 读怀古诗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要知人论世,一是要品赏韵味。所谓“知人论世”,就是理解诗作的思想感情。古人读诗主张“以意逆志”,即用读者的“意”,根据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东西,去探索追溯作者写作时所要表达的“志”。怀古诗的作者是在怀念古代史实的基础上抒发个人情怀的,诗中必然涉及到历史典故,也必然反映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解读这类诗首先要根据诗中的物象确定史实,理解典故内容和它所包含的意义,再看作者抒情的角度。 语言建构与运用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初肃(  ) 澄江(  ) 如簇(  ) 去棹(  ) 斜矗(  ) 鹭起(  ) 漫嗟(  ) 衰草(  ) 凝绿(  ) 第2步词语释义———字字落实根基牢 (1)簇:_____ (2)故国:_____ (3)征帆去棹:_____ (4)彩舟:_____ (5)星河:_____ 第3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 (1)_____,翠峰如簇。 (2)_____,背西风酒旗斜矗。 (3)六朝旧事随流水,_____。 (4)至今商女,_____,___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