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81632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七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复习课件(共29张ppt)

日期:2025-04-25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9507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高中,ppt,29张,课件,复习,推理
  • cover
(课件网)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考情预测 1.学会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2.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 1.科学精神:增强对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的认识,掌握其逻辑规律,掌握寻求因果联系的不同方法,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公共参与:正确运用归纳推理,掌握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科学探求事物因果联系。依据类比推理,进行类比试验,用理论指导实践。 1.从命题内容上看,不完全归纳及常见错误、归纳推理方法、类比推理方法及常见错误是考查的重点; 2.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和主观题都会有所考查; 3.命题常从生活逻辑的情境出发,重点考查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方法。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归纳推理的含义 归纳推理的方法 类比推理的含义 类比推理的方法 含义: 类型 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一般性的结论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 (必然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 (或然推理) 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 不能遗漏涉及的认识对象 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 探求因果联系(方法) 求同法 求异法 共变法 求同求异并用法 剩余法 含义:某个/某类→另一个/另一类(或然) 客观依据: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特点: 逻辑形式与逻辑错误 推理方法(类型) 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 类比推理的作用和运用 从思维方法角度:模拟方法 从思维的角度:结构、功能、条件类比 知识体系 复习背诵的主要问题: 1.★归纳推理的含义和类型: 完归:★含义、★特征、局限性、保真的条件 不完归:★含义、★类型、★逻辑错误、★要求 2.因果联系的含义★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会区分) 3.★类比推理的含义、客观依据、实质、特点、方法、提高可靠性的措施、必要性、作用? 4.★类比与比较、比喻的区别 5.综合运用逻辑推理的意义 (一)关于归纳推理 1.归纳推理的含义: (1)前提:人们认识事物,总是先通过观察、实验和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有关对象的事实材料,对它们进行整理和加工,得到一些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 (2)含义: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形式。 (3)类型: ①完全归纳推理:其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 ②不完全归纳推理:其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 重要考点解析: ◇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手便暖和起来; ◇我们敲击冰冷的石块,石块能发出火光; ◇我们用锤子不断锤击铁块,铁块的温度会升高。 ◇由此可知,物体运动能够产生热。 ◇微型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 ◇短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 ◇中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 ◇长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 ◇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是小说形式的全部对象。 ◇所以,所有的小说都是有故事情节的。 3.不完全归纳推理: (1)含义: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2)必要性: ①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由于有的认识对象太复杂,人们的精力、能力和认识的条件有限,无法对它们中的每个对象都进行考察,而且,在有些情况下,我们也没有必要对认识对象的每种情况都进行考察。 ②思维具有能动性,人们只考察认识对象中的部分情况,往往也能得到一般性结论。 (3)特点:由于它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不具有“保真”关系。 (4)逻辑错误: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论一定可靠,这样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犯有“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如守株待兔) 2.完全归纳推理: (1)含义:如果归纳推理的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