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901213

6《芣苢》《插秧歌》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

日期:2024-09-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807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芣苢,插秧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
  • cover
《芣苢》《插秧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诗经》以及杨万里相关文学常识,准确流利朗读诗歌; 2、理解两首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赏析它们的表达技巧以及语言特点; 3、通过两首诗歌的学习,了解古人劳动生活,深入体会劳动精神的内涵。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思想情感,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以及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比较鉴赏《芣苢》《插秧歌》两首诗的异同。 教学过程 《芣苢》 导入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圣人以为不习《诗》,都没法子说话,一开口就是鄙陋庸俗。它的语言方式就是谦谦君子雍容揖让的典雅之风。我们已经通过《关雎》和《蒹葭》倾听了先民的歌唱,领略了中国诗歌源头的美丽。今天,我们继续聆听先民的心声《芣苢》,感悟他们劳动的情景。 文学常识 1.《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2.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土风、民谣。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十五国风”,共160篇;雅是宫廷乐歌。西周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的音乐,又分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颂是祭祀乐歌,共40篇,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 3.诗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4.《芣苢》是《诗经·周南》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周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带。《周南》为十五国风之一,大多数诗是西周末年、东周初年的作品。《芣苢》是周代南方妇女在劳动中即兴口唱的民歌,明快而优美,是一首有着浓厚生活气息的劳动之歌。 三、朗读诗歌 1.教师范读,解决生僻字词、划分节奏 ①读准字音 芣苢( fú yǐ)掇(duō)捋(luō)袺(jié)襭(xié) ②划分节奏 明确:《诗经》以四言为主,整齐匀称,朗朗上口。在朗读时,以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为一个节拍。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2.学生朗读诗歌(自由读、齐读) 四、疏通诗意 1.解词 采采:茂盛的样子;薄言:都是助词,含有劝勉的语气。无实义;有:取得,获得(一词多义:动词,取得,获得/同“又”,加在整数和零数之间。“邹忌修八尺有余”);掇:拾取,摘取;捋:从茎上成把地取下;袺:提起衣襟兜东西;襭: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2、翻译诗歌 (1)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明确:茂盛的芣苢呀,采呀快快采些来。茂盛的芣苢呀,采呀快快采起来。 (2)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明确:茂盛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茂盛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3)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明确:茂盛的芣苢呀,提着衣襟兜起来。茂盛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五、整体感知 全诗描绘了几幅画面?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概括。 【明确】第一幅画面:采摘前的喜悦图。 (解析:妇女们一想到如此茂盛的芣苢,即将“采而有之”,不由得心情欢悦,动作轻快,情绪高昂。) 第二幅画面:采摘时的竞技图。 (解析:由慢慢摘取的动作变成了飞快的拾取,紧接着从“掇”变成了大把大把地“捋”。) 第三幅画面:采摘结束时的丰收图。 (解析:飞快地采摘,让她们不得不一手拉起衣襟,一手把捋下的车前草放进去。但这样仍然不够,最后,她们还要把已经沉甸甸像个大包袱似的衣襟塞进腰带里。) 整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热烈、紧张、充满欢欣的劳动图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