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04155

《演唱 嘀哩嘀哩》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4课 春天的歌

日期:2025-04-21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2075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三年级,春天,4课,下册,音乐,人音版
  • cover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嘀哩嘀哩》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音乐 学段:低 年级 三年级 相关领域 表现、感受与鉴赏 教材 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三年级(下册)五线谱 人民音乐-出卷网-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本教学设计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能力,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为指导思想。 理论依据: 本教学设计借鉴了音乐听觉思维理论中提到的:音乐审美体验的基础是音响。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始终把音乐听觉思维放在首位,从原有的经验、能力出发,强调学生对音乐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嘀哩嘀哩》是一首二段体结构的大调式歌曲,拍。歌曲结构方整,旋律活泼,富有律动感,表现了儿童在春天的愉快心情。 A段是四个乐句组成的平行结构(a+b+a+c)。乐句a的旋律是主和弦的分解进行,乐节对称式结构。 两个双数乐句一气呵成,结构上下不可再分。乐句b结束在属和弦上,乐句c结束在主和弦上,构成不同终止式的对应关系。 B段前两句的歌词完全由衬词构成。第一乐句(d)起于下属调,与A段形成调性对比;第二乐句(e)由第一跃居变化而成,调性上回归主调。 B段后两句重复A段两个双数句的歌词,回答了歌曲一开头提出的问题(春天在哪里?)第三乐句(c1)是A段末一乐句(c)变化而成,第四乐句是A段末一乐句的严格再现。 学生情况: 三年级学生经过了两年半的音乐学习,已养成一定的学习音乐的能力。学生具有较好的聆听习惯,听完一首作品后可以感受出一些音乐信息(如:歌曲的拍子、情绪、速度、演唱形式等)。能够使用比较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了一定的歌唱方法,能够随着音乐的伴奏准确地参与演唱活动。但部分学生独立演唱歌曲的能力还不是很好,有待加强训练。学生口风琴的吹奏能力经过了两年的学习与训练已经能够掌握C调do、re、mi、fa、sol五音五指固定指法的吹奏,D调do、mi、sol三音固定指法的吹奏。掌握了口风琴吹奏的基本技巧,但是部分学生独立吹奏口风琴的能力还不是很好,气息、吹奏的技巧有待进一步加强训练。另外,穿指、越指、扩指、缩指的技巧还没有学习。 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学方式 在本课歌曲的学唱过程中,采取借助已有的音乐能力进行互助探究、自学的方式。能用活泼、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春天的美。在歌曲的唱法、声音的强弱处理等方面进行有效指导,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活泼,富有律动感。师生通过节奏律动、演唱、打击乐伴奏的形式提高音乐的表现力。 教学手段 聆听体验: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获得在音乐审美过程中的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视唱法:通过视唱,自主学习歌曲旋律部分。 比较法:在学唱、演唱过程中自我检查、自我调整、自我评价,唱好歌曲。 技术准备: 1.运用 TT作曲家软件制作歌曲五线谱歌片。 2.运用Overture 4.0 中文版音乐软件编辑教师钢琴伴奏谱。 3.教师课件(powerpoint)、多媒体设备、红外线笔、串铃、碰钟、口风琴、音乐书。 教学思路: 本教学设计的思路是把音乐是视听觉艺术放在首位,歌曲学唱的整个过程都是建立在对歌曲的聆听的基础上的。学生在整体感受歌曲、学唱歌曲、练唱歌曲、合唱歌曲的几个环节中,都把对音乐的聆听放在首位,在听中唱、在唱中听,始终注重聆听习惯于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三、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歌曲活泼的旋律及春天的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聆听、模仿,识谱的方式学唱歌曲,准确的为歌曲划分乐段。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十六分音符,并能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十六分音符节奏的旋律。 2.能用活泼、自然地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嘀哩嘀哩》。 3.能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