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 锡 景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民间小调《无锡景》及以其为素材改编、填词的影视插曲、歌谣中,增强学生对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了解相关的人文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过程与方法 本课在观名城、唱小调、扬名曲、传歌谣等教学环节中,始终围绕《无锡景》的旋律,通过聆听、学唱、提问、讲解、模仿、对比、互动等方式感受、体验江苏民间小调《无锡景》带给我们的韵味、魅力。 3、知识与技能 能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无锡景》;知道方言在小调中的作用;了解相关的音乐知识,如一些音乐符号、小调等;知道《无锡景》的旋律流传广泛,一曲多用,在不同的时期,人们赋予它时代的气息。 教材分析 《无锡景》是一首江南民歌,清末就已经流行于江南一带。其旋律曲折婉转、清丽流畅、优美动听,属于典型的江南小调。该歌曲具有分节歌的特点,原歌词长达十余段,现传唱的已经过整理,共六段。歌词描述了无锡的历史名胜和风土人情,呈现出一幅幅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歌曲为五声宫调式,起、承、转、合的结构,四乐句落音分别为,旋律趋于下行。其中,第一、二、四乐句分别为两个短句,第三乐句曲调有所不同。乐句、乐节的句逗处,常用“呀”、“末”等语气衬词,再加上吴侬软语的方言因素,词曲结合紧密,听起来亲切柔和、耐人回味。 教学重点 在学唱歌曲《无锡景》中感受、体验《无锡景》的魅力及影响。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无锡景》的演唱风格及情感表达;模仿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观名城1、课前播放歌曲《无锡景》2、请同学们欣赏一座美丽城市的宣传片,仔细看看这是哪座城市?(课件播放《无锡城市宣传片》)3、宣传片中提到了哪些景点、名人、地方戏、特产?4、 刚才在课前听到的歌曲歌颂的就是这座美丽的城市———无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赞颂这座城市的歌曲《无锡景》,让我们一同感受江南音乐的魅力。 1、欣赏、思考2、说出城市名3、说出城市宣传片中提到的风景、名人、地方戏、特产等(景点:太湖、鼋头渚、天下第二泉;名画家:顾恺之、徐悲鸿;民间音乐家:阿炳;二胡名家:刘天华;无锡地方戏-锡剧;特产:泥人) 本课的导入以“观名城”命名,播放一段视听结合的无锡城市宣传片,以吸引学生学习的愿望,调动课堂气氛,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唱小调(一)学唱歌曲《无锡景》1、请同学们欣赏歌曲范唱,并思考: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会唱的同学请小声加入到歌声中(出示歌曲五线谱或简谱+MP3范唱,板书附后)2、请学生谈谈对歌曲的感受(从旋律、情绪方面说说)3、这首歌曲属于民歌中的哪一种题材呢?(小调)什么是小调? 小调又称小曲,是我国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流行于城镇和集市的民间独唱、对唱、或歌舞小曲。小调题材广泛,旋律流畅细腻,富于变化。常用衬词、衬句扩展音乐结构,加强情感表达。4、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演唱才能表达出歌曲的细腻秀美呢?(亲切、柔和的声音)请同学们身体坐直、气息下沉、面带微笑,老师唱谱,同学们用“lu”音模唱歌曲旋律。5、跟着老师唱唱歌曲第一段,并注意括号里的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它叫衬词,表示亲切、柔和的语调,使歌曲更生动)6、自己尝试唱唱歌曲第一段,注意歌词有什么特点? 歌词中融入了个别无锡方言如:“唱拔拉”、“细细道道”、“惬意”、“靠拉笃”。方言演唱歌曲有什么作用?(突出歌曲的地方特色,为了更好地表现歌曲的韵味,旋律和方言是紧密联系的。)齐唱第二、三两段歌曲描绘了什么?歌曲描绘了无锡的优美景色,春天梅花盛开去梅园赏梅;夏天到惠泉脚下喝杯“天下第二泉”泡的茶,甘美醇厚。 8、刚才在学唱歌曲中,你感觉哪些地方最难唱?或者有哪些音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