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教学内容:《沂蒙山小调》。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卷网-和安徽文艺-出卷网-联合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调集萃》。 教材分析:《沂蒙山小调》,阮若珊词,李林曲。歌曲优美抒情、纯朴清秀,音调丰富,旋律舒展,富于歌唱性。 全曲为一段体结构,3/4与4/4的变换拍子,具有严谨的旋律进行逻辑和方整性的曲体结构形态:四个乐句,每句两小节。歌曲采用了汉族小调民歌中常见的“起、承、转、合”四句体的结构。前三句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所特有的“鱼咬尾”创作手法。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生理、心理日渐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聆听,欣赏,创作和表演等),提高音乐素养。男生正值变声期,所以提倡“轻声高位”,不要大喊大叫,适当保护学生的嗓子。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喜爱具有山东风味的民歌《沂蒙山小调》,乐于用“鱼咬尾”手法创作。 2、 知识与技能目标:用“轻声高位”的方法有感情地演唱《沂蒙山小调》;知道变换拍子,一段体,鱼咬尾等知识,初步尝试用“鱼咬尾”手法创作。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感受、模仿、演唱、体验和创作等方法感受和学习歌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尝试用“鱼咬尾”手法创作。 难点:对歌曲风格的把握,一字多音和拖腔。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黑板等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体验法 、表演展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新课导入 师:首先我们复习一下上节课学的《青春舞曲》的歌谱。这首《青春舞曲》是哪个地方的民歌?(新疆维吾尔族的民歌)什么是民歌呢?老师请一位同学带领我们学习一下。 生:民歌顾名思义民间歌曲,又称人民之歌,最能反映人民的生活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我国的民歌一般分为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三种基本体裁。 师: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民歌———《沂蒙山小调》(板书) 二.新课教学 1.初听歌曲 师:请同学们仔细听,听完之后告诉老师你的感受。它又是哪里的民歌? 播放《沂蒙山小调》 师:歌曲欣赏完了,请同学们告诉老师你的感受?学:… 师:说的很棒,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有哪位同学知道是哪里的民歌?学:… 师:这首歌曲是山东的民歌。这首由阮若珊作词,李林作曲的《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民歌的典范。 3、介绍歌曲背景 师:1940年正是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沂蒙抗日根据地建立9年,国名党顽固派利用当地的反动势力“黄沙会”,与我抗日军对抗,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我军文工团的战士们创编了一首歌叫《反对黄沙会》,这就是《沂蒙山小调》的前身。新中国成立以后,1953年,山东军区应演出需要,将搜集来的这首民间歌曲进行改编,将原先的抗战主题改为歌颂美好家乡的主题,从此《沂蒙山小调》诞生了。 3、范唱歌曲 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感受节奏上的变化 师:歌曲听完了,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节奏上有什么变化?学:… 师:这首歌曲由两种节拍构成,一个是3/4,一个是4/4拍,这就是变换拍子。 4、复习3/4拍和4/4拍的指挥 ,请同学上台指挥。 师: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3/4拍和4/4拍的指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指挥。 老师边范唱边指挥,到了3/4拍与4/4拍变化的时候注意说一下 师:老师想请两位同学上来当一当指挥家。下面的同学清起立。播放歌曲与同学们一起指挥(每到变化的时候提前说) 给予学生客观及时的评价 5、学唱歌谱 请一位同学视唱歌谱。 师一句一句教唱歌谱。 同学与老师一起视唱歌谱。 师:同学们我们一共唱了几个乐句?学:… 师:对,我们一共唱了4个乐句,下面我们男女生对唱,女生唱第一和第三乐句,男生唱第二和第四乐句。 男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