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939776

八上26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共31张PPT)

日期:2024-09-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125211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八上,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吾说语文 学习目标 通译全诗,诵读诗歌,感受战争诗歌的氛围。 壹 通过颜色词,意向分析,品读战争画面,理解本诗的悲壮美。 贰 结合背景、文中典故,理解诗人和战士们的爱国之情。 叁 公元807年秋天,李贺去河南洛阳参加府试,当时韩愈也在洛阳,任正五品散官,许多文人以他为师表,希望在考试前能带着自己的作品拜谒这位文坛巨匠,但士子们呈上的作品都没有令韩愈感到惊艳。这时李贺带着他的作品———《雁门太守行》来了,韩愈读完之后赞叹不已。此后,逢人便夸赞李贺。 朗读诗歌 初步感知战争画面 壹 PART 1 诗歌大意 添加小标题 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观者可以准确理解您所传达的信息。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聚焦色彩 溯源战争画面。 贰 PART 2 吾说语文 《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王昌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勾画出你能看到的色彩词,同时批注出诗人虽然没有直接写出,但蕴含着色彩的词语。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首句色彩对比悬殊,渲染紧张意境 思考:黑云象征着什么?黑色的色调让人有怎样的感觉?甲光金鳞写出了守军战士怎样的状态? 黑云、甲光、金鳞、欲摧 夸张,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形容敌军的来势汹汹。 “压”字,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 “欲摧”,仿佛要坍塌,情势危急 夸张的修辞手法 城内的守军,借金光来显示守军的威严和高昂士气。未及开战,便觉杀气腾腾。 吾说语文 战争伊始,两军对阵. 守军战士们严阵以待,临危不惧。 气氛:凝重紧张。 二联色彩沉重浓郁,营造凝重意境 思考:战争发生在什么季节?作者除了继续使用色彩还加入了···,胭脂和紫这两种颜色代表着什么? 角声、胭脂、凝、紫 从听觉和视觉描写,极力渲染战场的惨烈气氛,从侧面表现出战争的激烈残酷。 “角声满天”写出战斗的激烈,“满”勾画出战争的规模之大,“秋色”渲染凄凉悲壮的气氛,“夜”点明交战时间从白昼到了夜晚。 燕脂,胭脂:深红色。凝写出了血液由红变紫的过程。以泥土写血,仿佛让人闻到了战斗的血腥气息。这个“凝”字的特写,妙在既表现了死伤惨重,又显示了动态变化过程,还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紫”形容战场血迹,渲染紧张气氛,描写了作战的激烈 吾说语文 双方交战,战事惨烈。 守军战士死伤惨重。 气氛:沉重压抑。 三联色彩轻描淡写,却是悲凉意境 指导思考:红旗为何半卷?鼓声为何不起?易水这个名称有什么含义? 偃旗息鼓、易水典故 叙事写景,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半卷红旗”写乘夜奔袭之状,“鼓寒”的声音细节,使悲壮的气氛更浓了。 “临易水”交代交战地点,正是燕、赵英雄慷慨悲歌之地(用典)。 “易水”典故:战国时期,荆轲入秦行刺秦王,燕太子丹与他饯别于易水河上。“易水”一出, 便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 兮不复还”的悲壮。将士们乘夜出击困难重重,暗示将士与荆轲一样,明知前路艰险,但完全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一腔报国情,拥有壮怀激烈的豪情。 吾说语文 深夜偷袭、偃旗息鼓。 守军将士为求胜利慷慨赴死。 气氛:慷慨悲壮。 尾联色彩昂扬乐观,抒发壮烈情怀 将士们如此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